小学数学的人本对话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2 浏览:6545

摘 要 :本文从师生关系、教学取向、教学方法的转变,分析了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内涵及其施教原则,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课堂的相关策略.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人本对话师生关系独立思考

一、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内涵

(一)师生关系的转变内涵

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指向师生关系的转变,即倡导民族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小学数学受到“向师性”影响,小学生思维、心理与行为模式发育尚不成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占据绝对权威,崇尚师道尊严,教师给予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非常小,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敢主动发问,没有自己的观点,害怕出错误,而教师也固定的设计预定教学轨道,数学课堂没有变化.人本对话教学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界定为交往关系,认为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发展个人主体性、培育独立个性与人格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教育应将尊重、信任、宽容等美好人际交往品质带入课堂,提供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与生活经验.

(二)教学取向的转变内涵

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指向教学取向的转变,即“工具取向”到“生本取向”的转变.小学数学科目的工具性不言而喻,数学本身侧重于能用、实用、可用,造成对于数学工具性教学的片面拔高现状,过跟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技能、数学知识技巧的锻炼,对于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意志、数学价值的融入太少.当代新课程改革,应认识到传统小学数学工具性教学取向的弊端,提倡生本主义教学,重视小学生内隐的情感与人格发育、个体潜能的开发等等,以学生为中心,促使数学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内涵

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指向教学方法的转变,即促使数学知识的传递在课堂“对话”中生成.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步骤是“复习旧课”—“传授新课”——“课后作业”,是一种封闭的、定向的、被压抑的枯燥教学模式.相较之下,“对话”是情境性的,是要求理解、注重参与、提倡交流合作的教学策略.“对话”让小学生在教学对数学课程的大框架规划下有了自己的“小自由”,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经验的共享以及数学学习情感的共享.


二、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原则

(一)平等性与倾听性原则

小学数学人本对话中师生关系的转变需要以平等性、倾听性为原则.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原则是指参与数学课堂的师生双方具备平等施教、受教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不存在绝对的权威基础,不能固执己见的反对学生意见,而是将课堂开放化,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的倾听性原则是指教师愿意发自内心的倾听学生看法,因为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对话需要倾听对方的心声,让交流不受阻碍,只有倾听的关系才能促使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和谐达成共识.

(二)互动性与建构性原则

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教学取向转变是从工具性教学转向生本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前提是形成师生的互动.互动在信息传播中是双向而非单向的,互动是彼此的影响而非一方单独对另一方的影响,只有互动能带来教学资源的流动与群体间的扩撒,最大限度的收获学生参与.特别是小学生对于更鲜活更生活的教学形式注意力更为集中,数学课堂有了互动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参与人情,让课堂生动活泼.其次是建构性,建构性是对学生创造力、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建构让小学生自主选择、思考、组织、整合数学知识,是在学生自己的能力与信念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生成,因此建构性原则最能体现生本教育价值取向.

(三)生成性与差异性原则

小学数学人本对话中教学方法的转变需要以生成性、差异性为原则.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教学方法转变是促使数学知识的传递在课堂“对话”中生成.一方面,“生成”是自然的过程,是不加强制的过程.“生成”没有过多的设计与控制,不需要教师按部就班的“上演”自己的教学构想,意味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随时倾听学生意见,自己的观点也被学生的观点所激发、创造,从而产生顺应课堂自然走向的教学机动性.另一方面,差异性是“对话”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差异性,那么对话就失去了意义,对话的本质是促使差异的数学认知和谐交融.在小学数学人本对话中差异性不仅能增强课堂的活跃度,还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等,实现数学教学的个性化.

三、小学数学人本对话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平等师生关系的建构应注意师生交往平等不流于形式,即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学生感受到平等感,而不是形式化的平等,牵强的平等,不能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害怕,主要表现在构建生本教学取向以及对话教学模式两个方向.

首先,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学取向的建构重在追求学生的自主性,保持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丢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不是刻意的追求学生自主.比如对“分数”的教学:

教师: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呢?

学生:每个小朋友分半个.

教师:那么半个怎么表示呢?

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半个,教师在学生自主表达完意见后应该引导学生回归对“半个”的正确理解,而不是任意辐射,比如“表示半个的含义是把苹果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就自然而言的引导学生写出1/2来了.

其次,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建构应注意对“对话”角度的选取,既要符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要能够吸引小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对话.比如在教学语言方面应该运用引导性语言,以“长方形周长”教学为例:

教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今天是儿童节.

教师:对,老师在这里祝你们节日快乐,同时也为你们带来了一张节日卡片.

如果仅仅是到这里,那么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过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引导,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导入教学:“同学们能画出节日卡片的形状么?”或者“节日卡片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发学生的长方形的想象,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正式进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