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时髦教学的美术病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75 浏览:69719

摘 要 :美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选择教学内容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

关 键 词 :美术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60-01

学生在低年级时都比较喜欢画画,尤其在幼儿园,几乎每个儿童都喜欢画画,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绘画的热情渐渐减弱,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兴趣减弱,那么对美术的学习效也会减弱,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更会大打折扣,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考试的压力,在衡量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而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难以跟上进度,逐渐拉大距离,兴趣明显减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以来,其丰富的音像资源使得美术课的单位容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它可以将精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复杂的制作过程、抽象的文字板书等轻易而直接地出示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知,还因媒体的新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很大一部分美术教师眼里,多媒体是一柄利器,有它在手,从心所欲.大凡公开课,不用多媒体课件,就有一种桌上无菜,对不起客人的感觉.

《美术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学习美术.它要求教者在教给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社会文化.但这句话的主体仍是美术而不是文化,美术教师切莫将相关文化作为了主体而忽视了一节美术课的基本要素,一节美术课作为美术课而不是别的什么课(社会课、科学课,语文课什么的),它基本的东西也就是它的学科本位可不能随便丢.

常有美术教师对着课件夸夸其谈,继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却始终没亲自露一手,使得大家认为现在的美术课由语文老师来上更合适.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美术课再怎么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是必需的,美术教师不能只要人文、只要审美,不要技法.教师需要细讲解、多示范技法要领,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然而,在长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哪样的美术病.

第一、教师片面追示综合,以致喧宾夺主.

《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部分提到: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也就是说,在传统单一的美术课时综合进其他美术元素,其他学科知识,社会知识等.笔者认为,这种综合是有前提的,并不是越广越多就越好,它的前提就是美术的学科本位,即这节课还是一节以美术为主的课,其他的学科元素占比重较小,只为突出主体起一定的烘托作用,切莫有了广度少了深度.


其实本课总的教学环节设计是科学的,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体验风的存在.但是由于综合尺度把握不是很适当,以致冲淡了主题.让学生用口技表演风,小组表演龙卷风未免强人所难,还不如找个电风扇和几件衣物吹一吹让学生看.而且前面再怎么多方位感知,最终还是要回到美术语言上来,所以笔者觉得应该压缩甚至省去那些华而不实的表演环节,在美术语言上多下功夫,也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创意用构图用线条来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风.

第二、教师滥用合作学习方式,造成不当窝工.

《美术课程标准》中不止一处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于是许多教师动不动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认为这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采用合作方式学习的,合作与否要视学习内容而定,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才可以考虑:

①学习内容太难,个人难以完成的;

②学习内容费时太长,单人难以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的;

③符合以上两点且学习内容可以分工的.

每个人骨子里多少都有些惰性的,有人代劳,自然乐得清闲.不分对象地采用合作方式,只会造成不合理的“窝工”现象.

第三、奖品代替评价,饮鸩止渴.

《美术课程标准》中在基本理念中要求: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及动力.发奖品当然可以一时激励学生,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饮鸩止渴,利大于弊.

本节课中,且不说教师的提问没有营养,只说学生在课内回答问题是其职责所在.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大可不必发什么奖品,只需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翘起的大拇指或者一句由衷赞美的话,便能让他们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发给奖品(包括贴小星星)只会助长学生的功利意识,教师不可能在平时的每节课都准备奖品,这节课回答问题有奖品,下节课没奖品了,那举手岂不是大亏特亏了.

其实之所以有以上林林总总的怪现象,一方面是出于教师对课标理念的曲解,更主要的是教师的一种表演意识在作怪.只要教师收拾起这种作秀的心理,认识到自己表演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后座听课的老师,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公开课,那么自己的课一定会质朴、真实、动人、有效,有了这些,想要获得听课老师的理解和赞同绝不是一件难事.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面向学生可能生活世界,美术课程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它关注的是人的生活质量,是人的生命质量.如果美术课程只是简单的复制生活,让学生陷于日常的、琐碎的生活中,凭他们自己摸索而不加以引导,学生的生活就有可能由于没有方向而陷于停滞状态,学生无法提升自己,更不要说适应社会、怎么写作于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