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91 浏览:92312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强调将应用题教学与运算教学紧密结合,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把解决问题作为四大课程目标之一.最近,在北京航空二院有幸聆听了几节特级教师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观摩研讨课,这几位专家精道的教学,彰显出他们的智慧,也向一线教师们传达着教改的前沿信息,解开了课改后教师们的困惑,听了他们的课让人感觉到做教师很幸福,做他们的学生很幸运.听后,我对专家的几节课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针对应用题不应用,呈现形式单一、答案唯一的弊端,可改为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感情投入,让学生们从中发现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知识潜能,促使他与新知建立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作好铺垫,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策略,产生内需.

案例一:刘延革执教的《转化》.

师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问:有谁知道图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是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曹冲为什么不称大象而去称石头呢?

生:大象太大,不能直接称,石头可以分成一块一块的.

师:像这样把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可以解决的方法解决,在数学上称为“转化“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上例从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故事入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转化的方法能解决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急于想学到这种好方法,这样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内需.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与谋略.策略是方法的灵魂,是对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方法是策略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有策略的人,善于创造和灵活使用方法.

二、联系生活,挖掘策略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智慧的教师会充分地把新知的切入点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判断“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让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验证,并说明理由.

生:我把周长24厘米的长方形画成宽4厘米、长8厘米的长方形,面积32平方厘米;把周长20厘米的长方形围成宽4厘米、长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24厘米.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4厘米的铁丝围成宽1厘米、长11厘米的长方形,面积11平方厘米;20厘米的铁丝围成宽4厘米、长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我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生:可以说这句话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

师:三种意见你选哪种?

多数学生选第三种.

生:如果都画成正方形,周长长的面积就大.

生:长和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

生:不对,“就大”就是“一定大”,我们试过有不大的情况.

师:同意吗?

这时学生感到困惑,教师举例:前排起立,4男2女,

师:站起来的同学都是学.

生:不对,这里面有女同学.

师:所以说只举一个例子就判断对错,这样不全面.

通过上面片段,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大”这句话对不对,学生积极投入画图想办法,但是只举一例就判断对错.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精道,关注问题的预设,在探究的过程中,知识的发现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充分挖掘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愉悦.

三、提升策略,形成思想

解决问题策略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烙印,使学生感受 到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策略不变.策略高于方法,经历用策略解决问题后,获得一种思想,了解方法形成技能,探究策略,高层思考,累积经验变成思想,也就是解决问题的高级目标.

应用题变化多样,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如引导学生操作或模拟,画示意图或线段图,列表或摘录条件,用分析综合法、检测设法、逆推法、转化法等.这些解题方法能使隐蔽的关系明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