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49 浏览:20854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缺陷

朗读这种极好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却被严重忽视了.笔者经过观察,发现朗读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大致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以讲代读.许多语文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朗读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认为与其让学生读,倒不如自己多讲一点实惠些.于是,教师“讲”和学生“听”充斥了课堂.当然,讲和听着眼于理解,这并不错,但若用烦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学生的阅读和领悟,实在是舍本逐末.

2.为读而读.有些老师虽然知道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由于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致使朗读流于形式,常常成为讲课的点缀和附庸.并且缺少对朗读教学的深层次的研究,缺乏对学生朗读的具体指导,朗读并没有让学生产生美感.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真正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经”.这种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朗读不仅达不到朗读教学的目的,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


3.机械唱读.受教师朗读水平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范读极少,朗读指导也存在许多不当之处,对学生朗读的检测、评价缺乏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这部分朗读一下”或“把怎样怎样的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朗读指导.并没有从整体出发,注意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没有从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等方面着手.久而久之,使朗诵机械化、千篇一律化,一篇文章从几十位学生口里唱出一个腔调来.

二、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作用

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成有声语言———更是能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因多了一层语音的作用,它才增加了活动,有了跳跃着的生命.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方法,不仅符合汉语口语的特点,而且具有了音乐美和节奏美,唯有反复地朗读才能玩味作品内在的情和意,而且符合语文教学的内在程式.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不但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语言感知力,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说到朗读教学的好处,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朗读有助于积累词汇,规范学生的语言.

学习语言不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通过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轻松度过正音正形关,并因此积累字词.

2.朗读可以增强语感,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想.

让学生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赏析作品.在讲读新课时,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会吸引学生自觉地体会、模仿教师诵读,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中,接受艺术语言的熏陶,进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

3.朗读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精彩的朗读,使课文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通,在审美的愉悦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朱自清的《春》;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再现课文中描写的自然现象和图画.

4.朗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让学生熟读、诵读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言”,在不知不觉中熏陶濡染,达于呼之欲出,用于笔端.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一些极具典范性的佳作妙文,学生若能熟读,对教材要求背的篇目、段落能够背诵,那么不但能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地汲取其中丰富的文化积淀,获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写作时便意得笔随,奔驰放达,自然会有不少得心应手之作.

三、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方法

1.运用多样化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如录音、录像、电视、投影等,灵活多样地开展朗读教学,激活课堂,创造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乐趣”,享受乐趣.比如:针对故事性强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或者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朗诵;对于抒情性强的文章,可配上音乐朗读.这样通过跟录音朗读、配乐朗读、为课本剧配音、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乐趣,乐而读,越读越乐,其乐无穷.

2.做好朗读示范,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培养.

成功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催化剂,比录音教学更为直接,教师音质的好坏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教师情感的投入与传达.另外,在语调的高低、升降、曲直方面;在语音的轻重、缓急方面;在语气的变化方面等等做些科学性的指导,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心眼并用,使学生养成朗读、背诵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做到口心合一,读思结合.

引导学生对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要用心、用情认真地、大声而响亮地、有时甚至是忘乎所以地读,做到口心合一,读思结合.朱熹说:“凡读书等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等”所以教师指导朗读时要求要严格,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总之,朗读是眼、耳、口、脑并用的综合训练,是跃出纸外,把文章“读活”的过程.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感受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实践证明,课文必须扎扎实实地读,时代也呼唤朗读教学回归课堂,愿我们的校园永远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作者单位:郑州市财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