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高效实用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26 浏览:67351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导学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导”为核心的教学能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关 键 词 】导学案

导学

高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已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要想突破,就必须转变思维.我认为,学生的学大于老师的教,学生的感悟胜于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的实践优于老师的逻辑思维.我们应该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我积极探索,以“导学案”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导”为核心,将高效课堂模式带入语文教学中.一、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教师“导”的基石,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载体,所以好的导学案必不可少.导学案的几点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其次,分层设置.分层设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课程内容的层次,基本层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较高层次的是学生基本能读懂、基本能鉴赏,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内容;更高层次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容.二是学生的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要求尽力完成本层次的内容,鼓励向高层次努力.例如文言文部分,我将字音、重点词语的释义、通检测字作为基本层次的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将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作为较高层次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将析主旨、品情感、赏语言作为更高层次的内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将课后相应片段的课外翻译作为更高层次的内容,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导学过程导学案形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课堂导学了.课堂导学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学高效的关键,主要流程为小组培训、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小组培训是课堂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谁合作?怎么合作?怎么合作最优化、更高效?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合作,比如有的小组十分钟可以完成几项内容,有的小组十分钟或许一项任务都完成不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组内成员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合作起来就显得杂乱无章;二是人员重复化,本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务,利用了多人.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语文最基本的是读,读就会关联到字词,字词是无争议、无需讨论的部分,小组只需一个人动动手、查查工具书足矣.比较难的问题就需要小组合作,为了让合作有序、有效,就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组内选好记录员、发言人、资料搜集员、总结员,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这样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被需要,有了归属感,处于这样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有了积极的心态,课堂高效就水到渠成了.启发引导是课堂导学的桥梁.叶圣陶说:“我认为先生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由于受知识面、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这条本无需组织和维系的河流会堵塞,这就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疏导、挖掘,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比如分析特殊句式的时候,我给学生的提示语为翻译、对比、析语法.“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是状语后置句,学生先翻译“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再将翻译过来的句子和原句比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分析,本句谓语为“会”,句法结构中位于谓语前的成分为状语,但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谓语在状语的前面,所以该句为状语后置句.通过“授之以渔”,学生找到了分析特殊句式的方法,掌握了这把“”,何愁开不了门?小组合作是课堂高效的保障.我这里强调的合作学习坚持了无独立思考就不合作的原则.首先,组内成员先交流预习情况;其次,成员之间相互解决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记载下来形成问题单.最后,组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成问题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短处,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导学评估反馈与反思无反思无进步,无总结无收获.我遵循反思、评价多维化原则.首先,学生对课内听讲、课外阅读、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其次,按照成员对小组的贡献率进行组内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最后,教师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内平均分及组内最低分的上升度、小组互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多维化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责任感都增强了许多.实践证明,将高效课堂模式带入语文课堂是行之有效的.老师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迎接更大的挑战;学生从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享受更美的成功;师生关系由教与被教转向合作关系,共同沐浴“清风”.【参考文献】[1]张传宗. 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11(03). [2]李森成.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反思[J]. 文学教育(中),2011(03). [3]黄龙.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1(49). [4]曾澧生. 语文教学发展亟待科学化[J]. 职业时空,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