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90 浏览:69508

在我刚踏入教学工作时,曾这样认为: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灌给”学生,练习时不出错,这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现在我才明白当时观点的错误:忽视了数学本身的应用价值,致使学生运用数学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一、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

教学要有教学目标的指导.从心理学上讲,教学目标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人们头脑中所创建的目标,是一种老师对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同时还是要让学生学习什么,教师要追求什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及发挥目标的作用力.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在课堂上教师要追求什么,希望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都要表述清楚具体,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注意用学生理解的方法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结论的掌握,更要关注对数学知识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同时要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及掌握数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并能从思想认识上和教学行为上去体现经历过程和掌握结论并重的教学理念,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结论,也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去经过认真的探索发现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用学生自己的话去理解、描述数学知识.

三、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

注意呈现学习的多样化,让学生用多样化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注意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一两种为主的学习方式,其他方法为辅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会充分地发展思维,开阔视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真正做到小学数学“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有效的教学需要和谐的互动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更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所以,教师应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如感知活动、操作探究活动、观察想象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直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