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1 浏览:7071

从概念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如下教学模式:一、抓住一条主线;二、实现两个转变;三、注重三个结合;四、把握四个阶段.

一、一条主线

物理概念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运动、静止、固体、干涉、衍射等等.另一类是即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功、能、电场强度、电势等等.物理概念的教学决不是孤零零的使学生知道或记住他们的文字表述,重要的是努力使学生搞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要做到这一点,师生的双边活动应围绕以下线索来进行:

1.概念的引入.包括:为什么引入,即引入的目的性.怎样引入,即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2.揭示概念的本质.包括概念是怎样定义的?定义的方法是什么?数学表达式是什么?物理量的量性是什么?国际单位中的主单位是什么?

3.弄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联系实际巩固、应用概念.

5.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抓住这条线索,就会成为概念教学目标的知标者,使每个同学都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应达到什么标准,这就为学生学好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两个转变

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能更生动、更多样、更有效的学习来进行.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是转变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应该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是转变之二.

例如:电场强度的教学,我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场源电荷,具体做法是:用锡纸把一个乒乓球包住并固定在一个绝缘支柱上,再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使之带电.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带电小球放在场中的不同位置.现察丝线的偏转情况,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得出;偏转角度不同;表明带电小球在场中不同位置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不同.揭示其本质,表明场中的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这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也就认识了场强引入的目的.为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讨论式教学又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检测设放入场中的电荷是单位电荷.那么单位电荷受到电场力大的地方表明了该点场是强的,因此我们可以用单位电荷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来描述场的强弱.若放入场中的电荷所带电量为小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描述场的强弱呢?通过讨论,学生对F/q的意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无意识之中深入到场强概念的本质,也为学生学习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打下基础.


三、三个结合

形成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要想使学生形成清晰而又准确的物理概念,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结合:

1.讲解和训练相结合.概念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人训练、小组“讨论”乃至“辨论”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训练的题目可按以下四个层次编排:(1)辨析概念.(2)巩固概念.(3)加深理解.(4)提高能力.同时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2.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没有独立思考,就谈不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更谈不到能力的提高,因此概念教学中既要讲清概念又要给学生留下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应该把握好讲解的度.即讲解要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3.直观感觉和科学抽象相结合.一般说来学生形成概念是从感觉和经验开始,但是这样的认识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联系,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经过科学的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的关键.例如,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对运动和力关系的认识,都是在直观感觉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抽象,抓住主要因索,忽略次要因素,才揭示现象本质的.

四、四个阶段

概念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概念的提出阶段.

2.概念的探讨、研究阶段.

3.概念的应用阶段.

4.概念的深化阶段.

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初级到深刻的过程,一个完整概念的形成也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强调一次“讲深讲透”的做法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概念教学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的进程,经过几个回合或几个阶段的反复学习后,才能较好掌握.例如,学生对力、质量、功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以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后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