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教学尴尬起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96 浏览:154249

实施课改以来,许多数学教师都常常从生活中寻找数

学素材,着力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教学,确实拉近了数学

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距离,有利于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

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

有一些教师只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忽视学生的

理解和感受而使创设的情境失去了数学味,甚至会干扰教

学目标的达成.

这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一开始,教师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玩过摸奖游戏吗?

生:玩过,很刺激!

(同学们个个兴致高涨.)

媒体出示一个圆型转盘,转盘被分成大小不等的四个

区域,并涂上不同颜色,转盘旁分别用文字对4个区域进行

解释(面积最小的区域表示“一等奖”等最大的区域表示“谢谢你”.一、二、三等奖后面还注明了丰厚的奖品及价钱,“谢谢你”没有奖品.)

师:老师听说,龙城商场门口也在举行摸奖活动.看,

它的摸奖规则是这样的,每5元转动圆盘一次,指针落在哪个区域,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品.同学们,你愿意摸奖吗?

生:愿意!

师:怎么,都愿意?

生1:我很喜欢摸奖,每次遇到这样的活动,我都参加.

生2:因为一等奖的奖品是一辆价值168元的滑板车,很诱人!

师:一定能摸到滑板车吗?

生1:虽然不一定,但我想试试.

生2:不一定,但摸到其他的东西也不赖.

(老师的暗示并没有起作用,同学们依然个个想摸奖.)

师:看来,在这样的活动中,有可能摸到滑板车,也有可

能摸不到,那参加这样的活动到底合不合算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教师自觉尴尬,只得自圆其说,然后利用装有若干个红球和黄球的袋子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活动,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临近结束,教师又回到了课始情境中的摸奖问题上.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这个转盘的设计,你觉得获奖的

可能性怎样?现在你还愿意参加这样的摸奖吗?

生1:虽然获奖的可能性很小,但我还是想试试.

生2:我想只要有信心,多摸几次终会摸到奖品的.

同学们对课始的“摸奖”印象深刻,好玩的天性是他们

唐晓宇

依然坚持已见.

师:每一次可能要 5元钱哟.同学们,这样的摸奖可是

有风险的,遇到这样的摸奖活动,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观察,

理性思考,以免上当受骗.

摸奖问题也确实隐含着“可能性大小”这一数学问题,


可为什么本课的课始和课尾还是遭遇了两次尴尬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创设情境时素材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实效

教师以此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意在将有关可能性大小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感受学习“可能性的大小”这部分数学知识的价值.但实际教学却事与愿违.造成“情境”失效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凡事喜欢试一试,特别是摸奖这一类游戏更使他们乐此不疲;二是本课中,教师借助媒体呈现的一、二、三等奖的奖品不仅丰厚,而且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些非数学的信息,干扰了学生思维的深入,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情境不能等同于生活情境,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要注意,在体现“现实性”、“生活性”的同时更应讲究“实效性”,要深入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突出知识点和教学任务,尽量避免“干扰”,避免从成人视角出发将自认为生活化、趣味化的素材予以生硬创设,削弱其数学味,而不能真正为教学怎么写作.

第二,创设情境时要设计精准的问题巧妙导引

上述课例中的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并不是很明确,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侃”,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了整节课的进度.教师的提问要精准,能够有针对性地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又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如,仍以上例“摸奖”为素材,提出问题:奖品挺丰厚,可转盘前冷冷清清,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去摸奖呢?这样直奔主题,学生就可围绕“可能性的大小”进行讨论.课始与课末也就不会因学生纠缠“摸奖”不放而浪费很多时间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巧妙导引,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昀大化.

(作者单位: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无锡市杨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