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举隅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12 浏览:131352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5-0054-02

叶圣陶曾说:“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创设教学情境,置学生于一定的情境中,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然而,由于老师理解上的偏颇,设计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偏误,使情境创设异化为低效或无效课堂的“祸首”.本文以一线教师的视角,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作了一些思考分析.

一、一厢情愿——忽视学生实际

有位教师在讲“诚实守信”的内容时,创设了如下情境:当你的生命受到致命威胁时,你必须放弃金钱、美貌、信用三者中的两样,这样才能保全生命,请问你选择保留哪一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很显然老师要的答案是“选择信用”,老师也是这样引导的,因为只有这一选择才符合教师的初衷.可这是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哪?是不是学生的真实选择呢?老师指明一学生回答,该生轻声回答:“我选择金钱,有钱好啊”,“嗯,我也要钱,没钱怎么活呀?”一学生附和道.老师感到很失望,又叫了一位同学,该同学回答:“美貌也挺好,丑八怪一个谁愿意呐.”这时有一位同学大胆地站了起来问:“老师,你选择什么?你选择信用的话,上次答应带我们去汉城公园游玩,怎么没兑现呢?”老师显得尴尬等预想的“选择诚信”却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即使有的同学终于明白了老师的旨意回答“选择信用”,还引来了一些同学的“嘘嘘嘘”声.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就在于老师的“一厢情愿”,教学脱离学情.在某一情境下,有些问题会被激活,学生的回答会“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要谨慎,对于预想的结果要有充分的认识、科学的态度和理解的精神.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的问题似乎显得唐突,甚至有故意为难老师之嫌.其实仔细剖析一下,学生的问题既源于对“诚实守信”原则的曲解,把“诚实守信”机械地理解为说到做到,又源于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是因为老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过于虚拟的材料并不利于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反而会诱导学生说检测话.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千万别因自己“一厢情愿”而令学生“众里寻他千百度”,使教学走向尴尬、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只褒不贬——忽视真实生活

一位教师在教学“同绘小康蓝图”(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一框)时,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视频,学生看过视频后,教师总结道:在中国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等话音未落,一位学生提问道:“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人上不起学,吃不饱饭,有病都没钱治疗,怎么就小康了呢?”一位同学补充说:“对,现在乞丐可多了,我每天放学回家时都能在马路边、车站、公园,甚至校门口看到.”老师惊讶了,显然这一问题没有进入情境设计的环节.这时,老师的回答是:“这只是个别现象,要看主流,看本质,不能以偏概全,我国已总体达小康,这时不可否认的事实嘛.”

教育不是说教,更不是禁锢,教育需要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回归生活的本真,真善美的东西是情境创设的载体,检测恶丑的现实也是情境创设的资源.一味地歌颂功德,不敢提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和消极影响,对学生提出的丑陋现象和腐败现象避而不谈,对是非焦点采取搪塞的态度,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现实的社会、学生的真实认识和有待澄清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对敏感话题要予以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释疑问、辨是非、明道理.我们在创设正面情境,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地引入一些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处理好学生提出的、生活中出现的“反面”特例,既要弘扬真善美,又要批判检测恶丑,关注学生态度的体现、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对学生产生的困惑和疑问、是非观念的碰撞,不能回避.让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困惑成为教育契机,直面现实生活,通过对检测恶丑的分析、批判,促使其道德认识的提高,引导其道德体验的提升,弘扬真善美、远离检测恶丑,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喧宾夺主——忽视教学内容

任何情境的创设都要怎么写作于教学内容,否则所创设的情境充其量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华而不实的“点缀”和“摆设”罢了.思品课教学情镜的创设应该保持学科性兼顾应用性.目前,教师都努力在生活这个社会大课堂中,采撷、提取有用的教学素材,但一些情镜创设或丢教材于一边,或脱离实际,远离文本,或过于频繁,晃动过快,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活”而去挖空心思地创设出迷人的问题情境,结果却造成“拖泥带水”式的“失度”演绎,徒劳无功、得不偿失.

一位教师执教“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公开课时,播放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女孩为了救丹顶鹤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反思着:世界上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为宝贵,为了救心爱的丹顶鹤,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资源开发与主题相符吗?人既要关爱和呵护周围其他动物的生命,更应关爱人自身的生命.因此,情境创设不能当作一种时髦,要把握针对性、实效性原则.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怎么写作,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应把握“度”的要求,警惕“失度”的误区,避免所创设的情境造成“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尴尬.


四、投其所好——忽视负面影响

一位教师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我首先对大家宣布一条好消息:下星期学校将要组织学生去黄山春游.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老师说,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同时要节省开支,学校交给老师一个任务——设计最合理的春游消费方案.大家愿意帮我这个忙吗?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整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下课铃响了,正当教师满意地走出教室的刹那间,几个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下周几去春游?”“老师,我们真去黄山游玩吗?”当时老师愣了一下,随便说了句“等以后再说吧!”“啊?!”刹时,学生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虽然这堂课有一些亮点,受到评委们的肯定,但学生那失望不满的神情着实让我心神不定.为了使自己所创设的情境别出心裁,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春游.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但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象,今后当他们再次面对老师创设的此类教学情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再像今天一样充满.这种投其所好的虚检测情境只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紧扣教学内容,要实现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适宜的情境,可以渲染气氛,激发情绪,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体验和理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行动上的自觉.情境教学法也是广大思品课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法.但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科学、精致、有效,要走出情境创设的种种误区,避免其负面效应.

(作者单位:沛县第五中学,江苏,徐州 2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