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93 浏览:13177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生物教学的高效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一、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 教师的课堂有效性定位存在偏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关于课堂有效性的认识.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并能应对各种题型,教学是否有效全凭知识的考核结果衡量.这种有效性观念是狭隘的,其效益也是短期性的.

2. 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认知活动的主体.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说:“反复教过的题目和知识点,学生还是一错再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不够,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智力疲劳的现象.

3.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实效性不够.在教学模式上,一种是“预设味”过重,每堂课的教学任务都是以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为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讲完了,这堂课也就算结束了.另一种则是过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着学生打转,淡化教学的内容、目标.此外,由于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教学方法单一现象严重,教师在现代教学手段及探究式、自主性教法、学法方面的应用较少.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转变教学观念.观念是行为的指导,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起,形成关注课堂教学效益的时间和效益观念,并以素质教育倡导的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转变学生学法为途径,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设计生物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复习、导入、新授、巩固、反馈、深化等教学结构,恰当搭配与安排课堂的教学层次,关系到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是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时间,足够的探究自主性.教师布置的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给予自主、保证时间,为课内探究铺好前奏.如探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要预先准备,让学生探索要不要先对绿色植物进行一段时间暗处理,为什么,怎样进一步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方法、任务性教学法等实现知识“感性—理性—实践”的迁移.

3. 有效教学手段的应用.初中生物课具有实验性、直观性等知识特点,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基因工程等知识内容,如通过对媒体及网络教学法进行教学,就会比单纯的图片展示更直观、更立体,也更全面.在教学过程中,还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光合色素作验证实验处理,指出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经过部分遮光处理的叶片遇碘酒后,见光部分呈深蓝色,表明有淀粉产生;遮光部分不变色,表明没有淀粉产生,说明了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


4.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上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了解存在的不足,记下教学设计的亮点、设计中的疏忽失误之处,以及在教学中的“偶得”,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信息反馈.有时一节课设计时觉得非常完美,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发生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反思,再设计,这样有助于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