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43 浏览:141936

【摘 要】 阅读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在高中阶段为适应MHK()的需要,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并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 键 词 】 MHK 语感 阅读能力 阅读技巧 阅读兴趣

在以往的汉语文教学中,不管是作为母语教学,还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存在过过于强调语法和语言知识的偏向,一方面,学生的大量精力用于死记硬背一些语法和语言知识;另一方面,把对作品思想意义、篇章结构或文学特色的概念化、标准化分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结果,强化了文学性而忽视了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含义课程标准(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的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已经开始从“语”“文”并重的普通语文模式向强调“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改进.前者重视的是分析、理解和感悟,后者强调的则是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指出过:我不太赞成“语文知识”这一说法.把语法、逻辑、修辞之类称作“知识”,好像只要讲得出来就行,容易忽略实际运用.他主张“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能随时运用”,“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 简称“民族汉考”或MHK) 是专门测试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民族汉考”考查的正是考生运用汉语工具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 即汉语语言能力.

那么,什么是语言能力呢?所谓语言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它是属于“语言”范畴的.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书面语言的”文字)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民族汉考就是考查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并注意考查考生对字、词、句、段、篇章、文化等语言内容的掌握情况.本文着重探讨汉语语言能力当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掌握阅读技巧的问题.

1 题型分析

民族汉考()有口试和笔试,目前只试行笔试,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占三分之一.这部分试题包括题材、体裁、语体、语言风格、长度等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选自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内容覆盖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科技常识、人物活动、地理环境等许多领域.试题主要分两个方面:①词汇部分;②理解部分.

1.1 词汇部分.词汇部分题量约占三分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词汇量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准确性.对词义准确、全面地把握是考查的核心内容.但同时它又是一种综合性测试,也就是说,这种考查不仅限于词语的层面上,而是从语篇的水平上来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特别是常用词语知识的能力.

1.2 理解部分.理解部分题量约占三分子二,阅读理解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在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次上运用语言知识理解汉语文章的能力.短文中也会有超纲词,但数量不是很多,有的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有的是需要你跳过的词汇障碍.这就要求考生除了掌握大纲中的词汇、短语、习惯搭配外,还应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语法知识、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阅读是汉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说明了阅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当今正在试行的民族汉考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使学生从阅读中认识学习汉语文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汉语文的乐趣,并树立学好汉语文的自信心成了关键所在.

2.1 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2.1.1 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培养语感.汉语的词汇相当丰富,许多词往往不止一个词义,同时,许多词也有不止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发现这些词义之间细微的差别是关键.这就需要考生从通篇的角度整体考虑了.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中,养成学生从具体的语境当中去理解词义,辨析同义或近义词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准确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什么是语感,目前语文界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即“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和正确的理解力.”语感既然是一种感受力和理解力,那么,它必须是人的心理机制受到语言文字的刺激并综合理解后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叶圣陶先生也讲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语感在语言学习当中的重要性.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首先,积累语料,加强阅读.读有助于提高语感的直觉性.语感的直觉性指对语言的顿悟.它超越、省略了中间的分析、推断与严整等具体环节.语言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样语感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积累、大量的阅读的基础之上.没有积累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不会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重视汉语文知识学习和言语训练.知识有利于语感的形成和语感的理性升华,但知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语感)的,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听说读写言语活动的训练,才能形成语感.

最后,切己体察,悟中领会.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语境,语感建立在言语主体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真切地领悟文章,从而诱发敏锐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即使是有些容易混淆的选择题,利用语感可以不检测思索地做出准确的判断.

2.1.2 指导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防止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迅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