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测量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11 浏览:29393

摘 要 :测量一直是各国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中,长度作为物体可测量的基本属性之一,既是测量教学的重点也是起点,它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对面积与体积测量的学习.因此,本次数学课程改革针对以往长度测量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 长度测量

一、长度测量教学的改革思路

对比以往教学大纲中长度测量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中关于长度测量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让学生体会建立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对周长含义的理解、重视估测的教学.下面,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例,对小学阶段长度测量教学的改革加以具体阐释.

(一)让学生体会建立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和作用


从测量结果获得的途径看,长度测量主要有直接比较和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两种方式.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教学中就已经引导学生在对长度概念具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操作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但是这种直接比较是长度测量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如果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更为精确的描述,则需要对测量长度的结果进行量化,量化的首要基础就是长度单位的确定,这也是长度测量得以实施的基本要求.

教材在二年级上册特地安排了“长度单位”的单元.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并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鉴于此教学目标,教材在编排上尝试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物体作为长度单位(非标准测量单位)来进行测量,并用该测量单位与被测物体进行比较,然后确定该物体有多少个测量单位.学生在这个测量过程中对长度测量的基本过程,如确定测量的起点与终点、测量单位的可重复性等有所了解和体会.之后,在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时,因选择的长度单位不同,学生自然而然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不同的边两个人量出的数据怎么相同呢?”,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在解决冲突、达到认知一致性的过程中经历长度单位的统一,并充分体会长度单位“标准化”的便利性和必要性.

从以上教材的编排中可以看出,让学生了解建立标准测量单位的现实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从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出发对建立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同时,该编排也突出了数学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强调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非常熟练,但是面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没有给出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尤其是面对一些不熟悉的图形,有的学生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传统周长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几个特殊图形的周长计算上,导致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存在局限性,没有掌握周长的本质含义.

二、关于长度测量教学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面对长度测量教学改革的分析,现提出几点关于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选择长度单位的教学顺序

目前许多研究者根据测量产生、发展的过程,提出长度测量的教学应该遵循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对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具有充分的理解,被很多国家的教师所采用.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指出,儿童的标准测量不一定要限制在教学顺序之末,因为使用非标准的长度单位需要学生同时关注单位的大小、数量以及二者的关系等因素,如果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非标准长度单位的策略,显然他就能够用一把尺子正确地进行测量.

针对上述不同的研究观点,在教学实践中也相应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有的方案主张应该先学习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这种顺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而且能够让学生直接掌握标准的测量过程.关于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可以通过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所了解.有的方案则倾向于按教材中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先借助各种非标准长度单位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认识直尺,学习厘米的意义,进而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意义,较好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选择教学顺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教学顺序,教师均可以结合古今中外有关测量制度演变的资料,帮助学生明确标准长度单位统一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认识长度单位统一的伟大价值.

(二)将长度测量放在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学

长度测量是一种实际的数学应用活动,普遍存在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使得长度测量教学具有了大量丰富、真实的教学资源和契机.将长度测量放在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和使用测量的兴趣,而且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测量过程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情境中测量问题的能力.本套教材在编排时,尤其注重基于各种形式的测量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教材安排了测量学生跳远距离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测量的实际意义,掌握测量跳远距离的具体方法.但是教材限于版面等诸多因素,只能提供一些活动的线索,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选择更多的具有生活化和应用化特点的问题情境来组织测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