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器乐教学的有效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64 浏览:43667

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实施器乐进课堂以来,不仅给音乐课堂注入了活力、丰富了音乐课堂,更是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通过器乐学习对音乐有了更多理性的把握,也为他们今后更好地接触音乐、理解音乐打开了一扇门.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家长往往将自身对艺术文化的需求和渴望寄希望于他们的孩子,希望通过器乐学习,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与个人素养,让艺术充实孩子未来的美好人生.于是,浩浩荡荡的学琴大军在幼儿园阶段即初具规模,一路奋战到初高中阶段,“童子军”俨然已成了行家里手.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学校,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校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在我校更为突出,因为我校是交响乐特色学校,每个年级各有一个交响乐特色班,班中大部分学生都具备—定的器乐演奏水平,真可谓“欲问仙乐何处有,特色班中走一走”.但是,在普通的教学班中,除了有部分器乐专长的学生,大部分是普通文化生.因此,按以往的器乐教学方法授课就显得不够顺畅:对于特长学生而言,学习口琴、口风琴等乐器过于简单了一些,而对于没有器乐特长的学生,在有限的器乐教学时间内也无法解决深入学习和扩展曲目的问题.于是,学生之间演奏程度的差距日益明显,造成了课堂器乐教学的停滞不前或流于形式.

面对这种现象,如何使具有不同器乐演奏水平,使用不同乐器的学生都能通过器乐课堂来提升演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呢?笔者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融入课堂器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别,进行分层器乐教学的尝试,经过多年实践略显成效.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

一、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教师在接手每一个新的教学班级时,不要着急上课,应先给让每位学生制作一份个人艺术特长档案.首先,以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学生的艺术特长,尤其要突出“器乐教学”板块,有重点地在问卷中调查学生器乐演奏水平.之后,再以“才艺展示”为平台,提供器乐特长学生演奏展示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使教师掌握了器乐特长生的大致情况,也熟悉了没有任何器乐演奏基础的学生和其他艺术特长生的情况,便于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器乐教学.

二、分层教学.协调各水平关系

笔者所尝试的器乐教学学具为口琴.在了解学生的口琴吹奏基础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吹奏小组,每个班大致2__3组,分别是A:基础组;B:提高组;C:演奏组.各组座位相对集中,各设组长一名,在日常的训练中起组织指挥的作用.依照—定的演奏任务,三组同时进行练习,其中,A组同学主要练习单音、音程及简单的旋律演奏,尤其注重掌握口琴的基本演奏姿势,找准各音的准确位置及正确的呼、吸等;B组的同学大部分具有—定的口琴吹奏基础,但欠缺—定的吹奏技巧,他们练习略微复杂的乐句及曲目或重点练习大跳音程;C组由个别口琴演奏基础较好的同学组成,他们要对乐曲进行更好的表现和处理,要在演奏中加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能用更丰富的口琴演奏技巧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但是,在此类分组方法训练的过程中产生了_一个重要问题:有一些器乐特长生虽擅长其他乐器,但是口琴的吹奏基础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按常规的分组法他们有可能被分在A组或B组,这在—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和优越感.他们往往表现得比较消极,对口琴学习不屑一顾,有的甚至放弃了对口琴的学习.

那么,这些器乐特长生有没有必要再学习口琴等课堂乐器呢?他们普遍反应:“课堂上学习这些小乐器的目的无非是以乐器为途径,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而我们通过自己学习的小提琴、长笛等乐器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其他同学学吹口琴,是因为他们不会其他的乐器,所以学好口琴对他们很重要,对于我们而言意义不大等”

这些学生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器乐进课堂,并非为了学习乐器而学习乐器,而是以器乐为途径让学生来感受音乐、参与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为什么不能寻求一种发挥器乐特长生积极性,将特色乐器与口琴结合起来丰富音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途径呢?在这种思路的推动下,笔者征求各班中器乐特长生的意见,将一些更愿意演奏自己专长乐器的同学另列为D组(特色乐器组).在分组排练时,根据作品的要求,选择一至两类乐器与口琴分别担任领奏或独奏,D组内其余学生则自行选择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为作品伴奏.

三、各取所长,共同演绎音乐作品

要在短暂的课堂器乐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还需要对上述4个器乐演奏小组进行有效管理,采用流动机制,对于能晋级的学生实施奖励机制(即能从A组晋级到B组或C组),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不定时地对组内学生的演奏水平进行抽查,并落实好组长的工作任务,采用组内互助、跨组协助等方式(如邀请C组同学深入到A组指导相关的演奏等),切实掌握各组的动态并提升各组的演奏水平.同时,教师在作品改编处理上要尽可能地怎么写作于学生的演奏基础,既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快上手演奏,又要具有—定的挑战难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水平学生的演奏积极性,为他们“量身”属于他们的音乐材料.首先是要对每个音乐作品有明确的划允让不同技术难度的乐句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演奏,如某些乐句设计成领奏的形式,由特色乐器组同学或是口琴C组来担当;某些难度不大的乐句则用口琴齐奏等方式;而对于程度较浅的学生,教师则为作品写上简单的口琴伴奏(这些伴奏旋律简单,节奏鲜明,易于演奏)等总之,教师要做好扎实详细的案头工作,立足学生的演奏实际,为他们配置不同的演绎方式,尤其是对于器乐特长生较多的班级,要尽量让所有特长生都能用他们的特色乐器参与到领奏或齐奏中,激发他们演奏的热情,甚至可以动员他们主动参与到对作品的改编中来,从而更好地带动整个班级的器乐演奏氛围.

在一些优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笔者改编并排练了一些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的器乐作品,包括《虹彩妹妹》、《采茶灯》、《丰收锣鼓》、《晚会》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演奏水平,主动地参与到作品的演奏中来,在演奏中体验、在演奏中成长.


尝试分层次器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器乐演奏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他们共同合作、分享音乐,在音乐中感悟与成长的过程.尤其针对我校器乐特长生众多的现状,通过分层器乐教学,他们以特色乐器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器乐演奏中,大大丰富了课堂器乐演奏的氛围,使单调的口琴教学变成了器乐交响,丰富了色彩,增强了表现力,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浓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的器乐特长生中,不少学生的“特长”身份较为“脆弱”.相对于普通学生,他们是特长生,而相对于其他更好的器乐特长生而言,在各种交响乐演出中,这些水平中等及以下的同学难得拥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当交响乐舞台无法实现他们的梦想时,课堂器乐教学却给了他们良好地展示自我的平台,尤其是在课堂上,当他们完成演奏赢得同学们由衷的赞美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能促使他们更努力地投入到课堂的器乐合奏中.

分层课堂器乐教学,立足于开发普通学生和特长生的潜能和优势,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分层教育,器乐演奏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同时,分层课堂器乐教学也进一步完善了课堂器乐教学的内涵,拓宽了课堂器乐教学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音乐能力及其他能力的持续发展创设了舞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