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62 浏览:10278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45-01

历史学科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肩负着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的重任;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公民人文素养的重任;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任.作为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教师,要真正做到把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就要用心的去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起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落到了每一所学校,中学历史教学焕发了从未有的生机,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局面形成了.这里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有新的教学实践探索,更有新的教学设计等但也不难发现,我们作了这么大的努力,而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中还是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趣呈递减的趋势;学生的学习态度仅仅是,历史学科只要到了考试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不过是历史无非是原因、经过、意义的综合,没啥意思.

是什么原因让历史一个充满科学性,综合性、人文性的重要学科的处境如此尴尬呢?我们不否定中考、高考这种评价制度带来得社会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呢?带着这种疑问,我重新走进了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体验、参与、探究的历史课堂,更喜欢课堂中为他们提供满足这种感受的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在教学中注意做到: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所谓知识串联,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让学生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学生掌握史识和运用层次方面的学习方法.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老师想要建构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亲切的语言感动学生,用饱满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另外,教师还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宽容学生的小错误,耐心指导学生,循循善诱.当学生取得可喜成绩时.应为他们欢呼,一起欢呼成就,一起分享成果.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夸奖他们:"你学习悟性真高!"、 "你的口才真好!"等,对待学困生,要总是充满诚心、耐心,悉心辅导他们、激励他们,"你一定能取的好成绩!""你很有潜力,要有耐心"等话语慢慢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知老师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感知课堂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就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是平等的.点燃学习火花,拨动学习心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对事物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始终目标专一,学习也就较为持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只要对事物发生了兴趣,学生就会高度倾注学习,从而为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思想基础.存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源地.

2.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如果学生的创意思维超过了教师,教师更应虚怀若谷、积极鼓励,协助学生的思维成果日趋成熟.

3.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摹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多功能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4.扩大信息输入的容量,加强思维"能源补给"

教师要针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及创造个性,善于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每天抽时间去看,不要想着是在看书,大可以把它当作故事,推荐一种看书的方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这些比较有效果.不过这要依个人情况而定.注意的是,这一层不必想着要怎么样去记它,只要把书看好就行了.加强信息量的补充,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

作为教师,也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时怎么发表展变化的需要.社会发展已证明:现代化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是科学知识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不断更新的社会.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描述这个社会是"知识就是财富,人才就是利润"的新经济时代.教师作为新时期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就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能够不断修炼内功,充实完善自我,使自身在工作岗位上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自身除搞好专业教学外,还要积极参加业余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能力.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