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78 浏览:43751

摘 要 :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训练上,其丰富的人文特质要求语文教育应担负起人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教师应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恰当处理、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改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人文教育 语文教育 相互渗透

一、引言

传统的语文教育对学习知识的要求非常死板而且严格,使得语文成了一个选拔书呆子的工具,致使语文不仅难以教出高素质人才,反而给广大师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语文教育方式也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拾起人文性这一工具,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给学生独特的思维想象空间,才能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缺乏人文教育

语文是“基础工具”的特点写进了建国以来的历次教学大纲,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当然,语文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人们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根本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把原本充满人性美,最具人文内涵,最具生活情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几十年来,固定模式的知识系统,死板的解题技巧充塞着教师和学生的头脑,导致了抽象、概括、提炼、分解的训练占据着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突出的不是语文学科应有的形象思维,反而强调的是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也就忽视了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我们看重的是所谓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提高,重视知识的记忆,重语法修辞、逻辑等理性内容,重视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写作技术的训练,使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逐渐成为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加上近一、二十年来应试教育的兴起,我们的语文教育距离人文教育的道路越来越远.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必须每天面对浩如烟海的训练资料以及刁钻古怪的各种考试试卷,这些不仅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而且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头脑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意识将严重匮乏,而且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得到情感和心灵的升华.这些做法恰恰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情感以及健康的审美态度的人文教育背道而驰.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育,这样就误解了教育的本质.孔子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文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让他们懂得自己去探求知识,然后学以致用.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是最具有头脑与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学生,国家需要的正是这种人才.

三、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育离不开文本,而任何优秀的文本都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不是局限于文化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所表达出的深刻哲理.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育同样具有人文价值.语文教育不仅具有教书育人的作用,同样内在地蕴涵着人文价值.因为教育本质上是人文的,语文教育的内容也具有人文精神.失掉了人性的语文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教出的学生大都是死读书、没有活力与创造性的学生.丧失人文价值的原因有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对语文教育人文价值的淡忘,应试教育对语文教育人文价值的抛弃,教师素质也制约着语文教育人文价值的体现和传播.那么,语文教育的目标应该转移为个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培养.通过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育方法、完善教育评价等,来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

所以说,人文教育和语文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兼容性和互补性,是有差别的统一.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要求人们注重人的整体素质发展,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能力、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整体协调发展.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和发展,最终将决定人的塑造和提升,进而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改造.二者的融合,是语文教育日趋完善的表现.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塑造人的社会活动,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素质与人文性兼备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当前的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的人文精神重构为目的.通过沟通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深入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教育学生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注重人与历史、世界的关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地对待语文教育.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兼容的教育,也许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如何使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成为一个整体

(一)注重情感的培养,关注心灵的提升.语文教学,本应该是一个充满情感与乐趣的过程.而在现代教育模式下,教师不得不快速地讲授文本内容,为了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校的教学业绩相当出色,但是学生却苦不堪言.机械性地接收老师上课讲的知识,长期下来会造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下降,以及情感的淡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扮演的应当是一个指向帆的角色.他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情感的基调,引导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真正的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魂的交流活动.语文教育如果只从客观层面去把握学生,那么教出的学生将会是被物化了的学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多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在授课时抓住学生所感兴趣的,才能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情感与人文关怀的环境中成长求知,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性化,更能启迪学生的心灵.

(二)全面评价学生,注重教育过程.语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评价.教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以及以后学习的状况.一个好的评价,是老师对学生的认可,这样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使自己更加完美.相反,一个差的评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或许会给他们带来厌学甚至不再爱学习的后果.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学的同时,要学会掌握评价的技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了解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能明白努力的方向.这才是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 此外,语文教学是一个过程教育,而不是只为了单一地拿出什么样的教育成果.教师如果在课堂教育的时候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那么学生最后学到的也只有死板的文本知识,而那些知识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学生将很难体会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索求知,让他们体验求知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只为教学而教学,机械性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育一定是个可悲而且失败的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三)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催化人文之情.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解读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不仅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我们的写作灵感,大都源于我们平凡的生活.要写出有质量,富有情感的文章,并不是一件难事.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其内心的情感一定也会很丰富.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教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而富有乐趣的社会体验作业,让学生在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然后,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他们的心灵也是一种升华.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自然能够把学习搞好.这比死板的课堂教育所教出来的学生更具有时代人文气息.

另一个写作的灵感就是来源于阅读.叶圣陶曾说过:“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阅读量多,写起文章来,自然能信手拈来.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而且阅读对于学生语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计划里,没有让学生阅读这个条目,那这个教学计划就是不完美的.

五、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其灵魂所在,语文教育作为我们最基本的教育,也有着其灵魂所在,它的灵魂就是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与人文融合,只有把语文教育与人文结合,才能够使语文教育更加有深度,也更能彰显语文教育的魅力所在.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