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925 浏览:117379

摘 要 父权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制约作用.对受教育者进行健康科学的性别教育是破除传统落后的性别观念的根本举措.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性别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 键 词性别教育 素质教育 社会性别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The Necessity of Gender Education

LU Xiangli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2)

Abstract Patriarchal culture deeply rooted in the patriarchal gender impact on our lives, it has shown significant restraining effec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The educated health science education is to break traditional gender behind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of gender. Therefor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gender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Key words gender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social gender theory

性别是一个人重要的身份特征,关于性别的认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关于性别的教育还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我们无法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关于性别的知识.而与此同时,父权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显现出十分明显的制约作用,衍生出了种种的社会问题.对受教育者进行健康科学的性别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它是破除传统落后的性别观念的根本举措.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性别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1.性别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性别的认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性别观.如何看待性别,如何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如何处理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的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性别观念会在他的交友恋爱、婚姻家庭、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显示出重要影响,而整个社会大多数人的性别观念更会影响社会的发展稳定,如国家政策的合理公平、教育就业的性别比例、人才培养的平等公正、家庭关系的结构模式等等等等,可以说,社会人群的性别观念于无形中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性别教育几乎是空白的,我们无法从正规的教育渠道中获知关于性别的知识.而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的性别规范则通过强大的社会话语力量和漫长的历史积淀渗透到人们的意识深处,造成了男女不平等、不和谐的性别现状.这不仅有悖人道主义“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对社会的发展稳定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严重失调,教育机会的男女不均等,就业环境的性别倾斜等等,都和不平等的性别制度密切相关.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规范,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法规,从根本上还要依靠教育的手段,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健康科学的性别知识,抵制落后性别观的不良影响.如果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接受正规的性别教育,那么那些从非正规渠道散播出来的不健康的性别信息就会不攻自破,健康和谐的关系就会逐步形成.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为目标的全面教育,而性别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性别教育理所当然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素质教育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的发展教育.而性别教育是属于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明确要求的目标之一.另外,性别教育还对人的个性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性别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进行性别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社会性别理论――性别教育的核心

进行性别教育必须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教育思想中.社会性别理论是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而来,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这一理论把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生理性别是指与生俱来的生理上的男女差异,社会性别则是由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成的,即“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是社会对及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①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内容化用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波伏娃的名言可以概括为:男人和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成的.也就是说,由社会形成的关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切规范都是由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性别的理解往往指生理性别,认为女人不如男人.而更由于父权制文化的巩固加强,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长期流行,形成了包括“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男才女貌”等在内的一整套性别观念及规范.数千年男权文化对男强女弱的规定,是笼罩在女性身上的一张巨大的网.女人被剥夺了对社会的责任,聪明才智被压抑,劳动成果被埋没,身体受束缚,人格被扭曲,几千年来重复着空洞、苍白的生活.女性的失落意味着占人类人口二分之一的人力资源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找不到自身的定位,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被压抑,被束缚,被贬损,这不仅是女性的悲哀,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而尽管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依存于男权社会的控制而生成、发展,起到了强化男权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在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中也存在着对男性的束缚和压力.正如男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们所提出的:“男人为什么一定要勇敢、刚强、干练呢?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个人发展取向的权利,而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对男性的要求,不正在伤害他们的生命自主性吗?我们的文化将我们塑造成近乎千人一面的模式,这不是生命个体的悲哀吗?”②也就是说,男尊女卑的性别规范无论对女人,还是对男人都是不公平的,它几千年来束缚着女人,也压抑着男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越来越背离了人的本性,扭曲了自己,成为了畸形的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本身就不完整、不健康,他们又如何能够推动社会的健康正常发展?

在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我们可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并不足以直接导致作为群体的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和等级关系.男尊女卑的性别规范绝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文化造成的.父权制文化将男女的生物性别差异扩大化、制度化,并在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将相异的特征不断地传递下去,由此才造成了不平等的性别制度.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受教育者从小就培养社会性别的意识,要让学生明白男人和女人都是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并没有与生俱来的等级关系,也并没有任何关于男人和女人的天生的规范.只有通过教育的手段让学生接受健康科学的性别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规范.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渗透社会性别理论,对学生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而且对促进和谐,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性别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尤其是基础教育中,性别教育一环是缺失的.除了生理卫生课上对男女生理发育的简单介绍外,社会性别的教育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甚至还残留着许多男尊女卑的落后性别观的印记.例如学校的教材中,大量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随处可见.男性总是处在家庭之外的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担负着国家建设的重要职责,而女性总是在家庭中负责家务劳动、养育孩子等无足轻重的工作.这种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的性别刻板印象就通过教材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孩子的意识中了.

中小学课本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样存在.有资料统计,小学教科书中反映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科学家、作家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杰出代表,绝大部分定格在男性.而女性出现往往是作为杰出人物的女部下、妻子、女同事、女伙伴等男性杰出人物的协助者、怎么写作者,或者是扮演被救护与被帮助的对象.类似的情况在中小学教科书中经常出现.这是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渗透与传播.学校教育中的男优女劣的性别教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贬低了女孩的自尊心及自我价值,给她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时也加固了传统性别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开设了有关性别教育的课程,但做得还不充分,还要更进一步地在教材、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社会性别意识的渗透,让广大中小学生较早地树立社会性别意识,为将来走入社会确立社会性别视角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中性别教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除少数相关专业开设有性别类课程外,大多数大学生都无法通过正规教育的渠道了解性别知识.可以说,传统的大学教育中,大学生对性别认识方面的知识是缺失的.如,面对社会如何规范自己的性别角色?面对身边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否熟视无睹?社会转型期产生的社会问题,给实现平等带来什么压力,应该如何面对?对于这些问题,大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上无法探寻答案.而如果在学校课堂中加入女性学、社会性别学等有关性别意识的内容,广大学生对这些问题就有了科学的答案.不少高校就进行了这样的努力,如大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如今开设女性学、社会性别学等相关课程的高校已达几十所,但相对于我国两千多所大学的规模来说,这个比例还是很低的.因此,还要在更多的高校中开设与性别理论相关的课程,在大学生中普及社会性别意识,让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能树立平等进步的性别观念.

总之,性别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这不仅对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促进和谐、推动社会稳定发展都将有着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注释

① 王凤华,贺江平,等.社会性别文化的历史与未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

② 林骅.贾宝玉――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叛逆者.红楼梦学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