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成本的效益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740 浏览:56812

摘 要:本文以教育成本、成本效益分析以及计量方法为主线,简介影响教育成本的主要因素和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几种模式,提出高等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教育成本;成本效益

国家的高等教育是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机构,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公立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也就使高校具有了公共事业的属性.因此,高校在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就会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标准,往往就会忽视教育成本的配置低效的问题,表现在国家不断提高教育资金投入而教育收益却没有完全正相关提高,这其中的原因将在下文提出.

一、教育成本的概念及变动的影响因素

(一)概念以及主要分类

成本是从经济学以及会计学中引用来的概念,建立成本概念的目的主要是在经济活动中进行成本分析,以期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成果.借用到教育学中,舒尔茨、科恩以及我国的王善迈、盖浙生都给出了相似的概念,归集起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对教育活动的投入,另一个是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

对于教育成本的机会成本,目前已经达成共识.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指把社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运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分析,测定对某一项经济活动进行投资所能产生的最大经济效益,并与成本比较,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对于教育的多投资主体——政府、学校、家庭以及个人来说,可以定义为政府机会成本、学校机会成本、家庭机会成本以及个人机会成本.

(二)教育成本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育成本的第一要素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发生几乎会涉及到市场上所有的商品,受其影响,商品物价以及成本都会上升,当然教育成本也会受到影响.一般地,快速的经济增长都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发生,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其他配套设施无法与其匹配,尽管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加,但在实际中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却时时发生.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个人是教育收益的获得者之一,在支付教育成本时显得被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时,只能付出更多的投入.

测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一般用于消费物价指数(CPI)等反应整个经济变动指标,严格地讲,直接套用到教育领域并不十分合理,学校仅购写与教育相关的市场商品,有其特定性,因此美国在1961年开始编制高等教育物价指数(Higher Education Price Index,HEPI),并且直到1995年,HEPI从来没有下跌过.一般而言,工资的调整落后于物价的调整,而以教职工工资占最大比例的高等教育物价指数就落后于消费物价指数.当其他商品和劳务上升时,即有通货膨胀存在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师以及其他工资人员的实际工资不降低,必须对他们进行补偿,结果就会使教育成本上升.

二、高校教育成本的效益分析

(一)教育成本效益分析

公立学校的事业单位属性,使得学校习惯于依赖政府,依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决策时,表面上看获得很大成效,实际潜在中存在很大的浪费,这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表现.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就需要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方法进行分析,获得最优经济模型指导教育成本的投入.

在2009年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情况中可以看到,北京的高校教育事业费为19828.66亿元,远高于全国的3802.49亿元,说明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情况显示北京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8.58%,相比2008年的19.46%减少了0.88%,这就表明了国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教育经费进行了合理调控.

(二)成本效益分析的几种模式

根据每种教育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的特点不同,可以将成本效益分为四种模式: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可行性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将成本和收益都以货币的形式展示出来,早期这种分析方式受到普遍应用,但是教育成本的效益有其特定性,比如人才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提升等都不是用货币可以直接计量的,因此出现了成本效果分析,此方法适用于教育效果无法转化为货币收益情况的应用.效果度量是成本效果分析的重要环节,莱文(H.M.Levin)给出了效果度量的方法案例:

成本效果分析表

效用分析指出,面对负责的教育决策,不仅要对效果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其性质和可行性加以主观分析.当以上三种方式均不能得出理想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时,可以综合采用成本可行性分析,尤其是在当前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做出一项教育投资要更加谨慎,做出决策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教育成本的投入要量力而行.


(三)教育成本计量与核算

例:高校的教育按照一年内消耗的教育经费和固定资产折旧(折旧率按5%计算),计算公式:

教育成本等于教育经费总支出-(离退休人员费用+人民助学金+设备购置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年初固定资产原值)×5%

以上例子说明高等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连生从教育成本的研究现状和可利用的手段出发,将教育成本计量方法归纳为3类:统计调查法、利用现有学校会计资料转换计算法和教育成本核算法.高等学校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没有完整的会计年度计量,这样就导致测量方法不从会计学角度出发,造成计量的困难.统计调查法是用已有的国家发布的数据进行调查;利用现有学校会计资料转换计算法是指学校备有会计明细记录,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的调整规则,当然要依据会计的基本计量原则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法是利用学校会计系统,通过设置登记账簿记录教育资源的耗费来计算教育成本.

三、教育生产函数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学校也是生产某种产品的“盈利单位”,它可以为国家培养能创造价值的优秀人才,可以为需要教育的家庭及个人提供教育怎么写作,因此学校与学生也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以借用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函数来表示教育成本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At等于f(Ft,Tt,OSt)

At表示学生在一个时间段t内获得的学业成就;Ft表示在t时间段内,家庭外界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而对学业的影响;Tt表示在t时间段内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投入;OSt表示学校的其他投入,比如食堂、图书馆等.根据这个公式,在获得以上数据后,就可以得到多元的教育生产函数.

著名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学校可以视为专门生产学历的厂家,教育机构(包括各种学校在内)可以视为一种工业部门.”因此,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效益成本是需要且可行的,控制高校成本是学校会计管理的核心,也是学校稳步运行的基础.资源配置效率有效的基本评价标准是以帕累托有效来评价的,指对于稀缺资源,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没有人能改善处境.判断标准是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即投入产出比为1的效率状态.只有资源配置达到优化时,教育成本的投入才是最有意义的,并且教育成本的计量有助于控制教育成本分担,有助于国家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政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