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20 浏览:32591

摘 要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而且处于向叛逆的青春期转变的过程,所以会呈现内向,情绪波动比较大,自我意识增强等心理特点,但由于实施单独心理辅导的困难和时间耗费多.因此探讨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是很有前景的.

关 键 词 :心理特点 学科调适 心理辅导 音乐调适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溺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误导,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如厌学、反叛、自私.因此,重视心理健康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全面和健康成才.

小学是一个人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相应起到了“保健”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矛盾、困境进行及时的疏导,既避免学生的发展走向畸形,能防患于未然,还对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全面优秀人才打下奠基.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到了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有了部分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和自觉性,已经能从无意识、模糊地感知事物发展到目的性、精确地了解事物的部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由于处于逐步向青春萌芽期的转变,他们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好奇心都逐步增强,对新鲜事物敏感,求知欲较强,渴望得到尊重和平等待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和表现自我.

但他们会极易陷入自卑之中,比较厌旧、反叛,容易产生畏难和暴躁的情绪,不能主动地去感知、理解和创造新事物,发散、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差.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里的必要性分析

心理健康辅导如果不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单独实施起来会存在时间和条件限制等很多困难,主要总结为以下方面:

(一)时间问题

高年级小学生学业繁忙,考试压力逐渐增大,学生心里把体育、音乐、美术等看成休闲减压的“副科”,不仅不重视娱乐、锻炼型的课程,还会为了占用这些科目的课堂学习时间做别的作业.而基于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部分负面印象和心理辅导过程的繁琐、耗时等特点,故而不提倡大量进行单独辅导.


(二)条件限制

心理辅导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专业辅导时还需要相应的设施、场地、资金,因而种种条件制约了它单独实施的可能性.

(三)必要性论述

小学教师大多具备观察学生心理动态、察觉心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且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复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大多能完成心理辅导的部分任务,因而不需要心理教育单独设课或单独辅导.

三、探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代,小学各科教师的教育分目标中都要涉及对孩子成才、思想和心理教育的辅导,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心理教育渗透,以耗时、复杂的单独心理辅导为辅,不仅减轻了师资压力,避免学生被印上“问题学生”的负面影响,还能使教学和心理教育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文课的陶冶性情,树立榜样

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正面人物,有平凡的清洁工,有伟大的周总理,有贴近学生的红领巾,也有成功的科学家们.因此针对部分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借助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试和矫正,将教学内容里插入必要的感恩教育、爱国教育,也能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的心理矛盾进行对峙进而得到解决.

(二)体育课的游戏调节

体育作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树立终身运动观念的重要课程,要避免枯燥、老套的课堂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能和心理辅导教育结合,开展户外课或趣味实验课.

如班级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我们可以设置“领袖培训”来发掘具体带头能力的学生在以后的学生中起到领袖带动作用,用“意志力测试”来告诉学生我们有强大、持久的意志力去实现梦想,做“减压游戏”来放松学生的心理神经.游戏的设计要达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并在有趣的游戏中得到心理问题的矫正或解决的目的.

(三)音乐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心情的调适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熏陶类课程,不仅开发学生的情趣,而且不同的旋律、乐调等还对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音乐歌曲深厚的背景、动人的旋律等可以渗透到学生的身心、刺激学生的大脑,安抚学生的躁动、减缓压力和焦躁等心理障碍,如著名的钢琴曲《神秘花园》以别具匠心的格调和悠扬、幽静的曲调,可勾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孩子的心灵.学生联想到那厚重的黑白琴键,安静的、神秘的花园,能有效地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心理咨询为辅

为避免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排斥和负面认识,我们可以每月观看一次观看心理电影或编排演出情景剧;针对没有及时发现而恶化的心理问题,我们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我们要通过教育、结合他们的心理发展动向和出现的问题注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净化心理空间,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教好书减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还要育好人培养出健康的人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