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中公民意识培养的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87 浏览:70299

【摘 要】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公民教育实现公民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公民意识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对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公民意识淡薄.提出根据实际安排公民教育的内容,用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时效性.

【关 键 词 】学校公民教育;公民意识;现状分析;培养途径

一、公民意识的内涵和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

1.公民意识的内涵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的认同,这种认同能够升华为自己对所属国家和社会的情感,并把这种认同和情感付之于实践,即享有权利,有履行义务.公民意识主要包括权力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纪律意识、爱国意识、科学理性精神、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其核心思想是与平等、权利与义务.

2.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

我校进行了一次公民意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效问卷543份,回收率为90.5%.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从整体上来看,青少年学生积极要求上进,求知欲强,富有创造力,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但是由于西方为化思潮的侵蚀、影响和公民教育的弱化导致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缺失和淡化.它主要表现在:①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②缺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思想,心中只有自己,对别人漠不关心,甚至损人利己.③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浪费劳动成果.④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个人主义思想严重.⑤缺乏社会公德意识.⑥缺乏遵纪守法意识,法律观念淡漠,有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青少年公民意识淡薄的原因

1.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农业大国,政治上的封建专制制度,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制度哺育了中国根深蒂固的臣民文化心理,公民意识尤其是、法制和公民权利意识素来比较淡薄.

2.学校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不够重视

虽然颁布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决定在中学开设公民课,并组织编写了公民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但由于开展公民教育氛围缺乏、经验不足等原因,公民教育计划未能如愿实施,加上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学校教育存在道德教育弱化现象,学校公民意识培养也只是成为口号,流于形式.

3.公民教育缺乏层次性

教育目标存在高、大、全现象,教育内容安排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教育内容设置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脱节,违背了教育规律,影响了教育效果.

4.重视公民义务意识教育,轻视权利意识教育

目前,我国学校对学生义务意识的教育关注较多,也下了很多气力,但是对于学生的权利意识的教育却涉及甚微.

三、学校教育中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

1.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建设须充分再现人文精神.做到自然环境协调和谐、校园文化健康向上、人际关系协调和谐等.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健美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

2.确立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和目标

公民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旨在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 ,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公民教育是一种基础性和普及性的教育.因此 , 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中片面强调责任和义务的问题,学校的公民教育在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方面应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和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公民意识形成的特点与规律来构建现代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操行和评估系统,要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完整体系.

3.加强具体案例的探讨,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

每一个案例,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对案例的解剖,就是对法律条款的认真揣摩和领会.尤其是结合同学身边每天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或者通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真正领悟权利与义务的内涵,而且深刻感受二者不被尊重的严重危害.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承担义务就是在享受权利.只有将事实鲜明地摆在同学面前,所讲的道理才有可能服人.

4.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一要讲政治: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自己,在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上为学生的榜样.二要献爱心:以关爱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宗旨,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学生觉得教师是最亲近的人.三要重诚信:待人要真诚,对学生要

讲究信誉,对工作要高度负责,教学生孜孜不倦,说话实实在在,真正获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良好的公民道德风范.

5.寓公民教育与学科教学之中

公民教育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也是每个学科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个科任教师都要做好学科渗透.为搞好教学渗透,先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然后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一要根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挖掘其理论的深刻含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讲解,让学生在正确道德认知基础体会道德情感;三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问题讨论法、游戏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创造幽默风趣、活泼生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境愉快地接受知识.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社会活动的经历、知识和技能;有法制观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