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43 浏览:57359

摘 要: 本文讨论了新时期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 农村教育; 职业教育; 农民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08-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纵观各类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核心是要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规模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加快农业生产打好基础.

二、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性.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传播、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特殊功能.目前,我国近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中每年有近半数的学生因不能升到高一级学校学习,而迫切希望通过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掌握几种实用技术或者技能实现就业.只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才能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农村经济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其次,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开发农村“本土知识”的工具性.职业教育处在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总结、推广当地的农村产业经验、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教育做法,使本地农业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为群众开展农业产业开发、进城务工创造条件.第三,农村职业教育具有改进农村风气和文化环境的渗透性.农村教育不仅传授给人们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认识能力,塑造农民健全的人格,而且通过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教化作用,提升受教育者和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创造新的知识、文化、生产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生产率

农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取掌握生产信息的能力.提高农民的教育程度,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更为合理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农户在生产中签订更优化的生产合约、采用成本最小的生产投入组合,降低农户生产中的风险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教育在短期内将影响投入要素的数量,长期内将影响生产的最优规模”.一项新的生产技术或生产要素开始投入农业生产时往往处于非技术效率状态,但随着农户使用新技术、生产要素和生产经验的积累,非技术效率就会降低.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户适应新技术和生产要素的能力,降低新技术和生产要素使用的非技术效率.

农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村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与现代生产部门的接触和联系更为频繁,因而能更早地接触和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同时,也更容易获取和捕捉潜在的技术创新信息,更为合理地评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生产要素的风险等,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和新要素的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农村职业教育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为重点,自觉转变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建立教学、实践和创业怎么写作体系,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突破.

(一)改变职业教育模式

1. 全面转变办学思想.农村职业教育要将办学目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农民需求结合起来,将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社会怎么写作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在办学思想方面要由计划培养向市场需求转变,自觉适应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在教育方法上要由专业学科培养向职业技能、产业技术培训转变,自觉为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写作;在就业方式上要由宏观引导向直接推荐转变,自觉与市场接轨,拓宽就业渠道;在专业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办出特色,提升市场认同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2. 重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所谓的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到教学中就是指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使之熟练准确地掌握能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能力.各职业教育院校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在教学中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工农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针对农村青年的文化水平,由简到繁,将课堂移到田间地头,从实例中讲解,突出实训、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针对一些山区和边远地区不便集中培训的实际,可以先集中培养一些技术带头人和技能骨干人才,通过他们对其他农民进行帮带培训.


3. 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打破教育、劳动、农业等部门界限,改变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状况,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创新.要加强政府统筹,通过资源整合、合作办学、公办民营等形式,使公办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院校集中,增强公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创建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民办学校在建设、招生、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行业、个人和企业发展民办教育,兴办涉农专业,积极参与、开展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

4. 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各级政府在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活动中,重点应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加大生产、怎么写作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怎么写作业等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城镇化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工人.二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双高普九”,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职业技能水平,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和劳务输出机制,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科教”结合,依托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村各类职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四是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以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实施全覆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城乡新增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积极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

5.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导向,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目标,以提升教学、生产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加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数量足够、技艺高超、结构合理、适应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建立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网络

1. 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要加大资源整合和投入建设力度,将隶属于不同行业、部门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整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根据县域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实际,组织职教中心以怎么写作经济社会为宗旨,主动面向市场,注重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一批以现造业、怎么写作业、农业为重点的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学习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采取内扩外联的方式,打造一些强势专业,形成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到校培训学习,把职教中心真正建设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农村教育培训、科技研究推广和生产信息的中心.

2. 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各级农广校要主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性质、任务、特点,充分发挥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利用春节、暑期和节检测日等群众在家集中的时机,多形式开展农业职业培训活动,为农村青年和新增劳动力掌握职业技能、顺利就业创造条件,为传播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 注重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实习场所建设.各级政府要根据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探索建立“专家+龙头企业+职业学校+农民”、“职业学校+农技推广机构+农民”等农村职业教育新模式,促进职业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职业教育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科教结合.

(三)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受以下因素影响,即:国家政策引导、培训组织形式及农民自觉性等.因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农民教育研发基地,集中研究农民教育培训规划、资源利用、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效果评估、培训功能、培训对象需求、项目开发等课题,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基地,为农民培训搭建平台,要依托高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等教育资源,通过农广校、网络、农业专家、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怎么写作.三是整合现有的“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计划”等资源和政府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资金,深入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城市各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城市与农村的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对口招生规模,城市学校要对进城务工和新落户的农民子女入学提供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条件.

五、结束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党、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结构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加速将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与此同时,农村新的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在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施治,统筹解决的工程中,首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 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39.

[3] 刘增辉. 生源危机[J]. 职业与教育,2007.

[4] .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瞿振元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05〕35号.

[7] 宝鸡市职业教育发展报告[R].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