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69 浏览:44852

摘 要 :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部分贫困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感情冷漠等错误思想观念,提出了完善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方法.

关 键 词 :贫困生 资助 感恩教育 途径 方法

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缺乏感恩教育内容,以及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少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忘恩行为,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应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就业工作的紧迫任务之一.

一、受资助贫困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第一,一些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因为物质生活上的匮乏,导致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平衡.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发生冲突,短期内又无法改变生活的现状使得自负心理不断受挫,进而把这种挫折感转移到自己无法改变的家庭出身上.不但对父母没有感恩之情,甚至还仇视带给自己贫困的父母,仇恨贫穷的家乡.他们和父母联系的唯一内容就是索要钱财,进城之后,追求享乐、亲情冷漠.他们用父母给的学费讲排场,把资助款用来吃喝玩乐,整天沉迷网络游戏,不热爱集体,不遵守纪律,甚至打架寻事,扰乱学校秩序.

第二,一些高校助学贷款违约率不断攀升.个别学生在得到银行贷款帮助之后,采用频繁更换手机的方式,恶意逃避、拖欠还款,令银行处于尴尬境地,国家资助政策也因此显露出某些缺憾,学校的声誉也为此受到负面影响.长此以往,银行会越来越消极地对待高校助学贷款问题,最终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那些有需要的同学.

第三,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出现问题.一些学生心理失衡,弄虚作检测、争贫、抢贫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获得资助金,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到民政部门开据虚检测证明,编造家庭贫困,诚信意识淡泊.这些学生一方面拿着贫困证明骗取资助,一方面穿着名牌衣服和玩着昂贵的手机和电脑.用资助的钱享受高消费,认为是一种荣耀,是一种捞取收入的本领.评定过程中的弊端使未获资助学生产生心理极度不平衡,常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有的学生开学时带来了学费,但却迟迟不交,而是存在银行里,采取观望态度.

第四,一些学生把贫困作为资本,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严重.由于习惯了坐等各种资助,不思进取,缺乏自力更生的信念和决心.甚至认为经济条件比别人差,别人就是欠自己的.因为不同地区的收人水平存在着差距,在实际评定过程中,贫困生的界定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缺乏严密性和准确性.由于鲜见受资助学生主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典范,校园感恩氛围也不浓,很少有受助贫困大学生自发的、主动的感恩行为;即便有些受资助学生想表达感激之情,因为缺少感恩回报的大环境,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感,而采取了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二、实施感恩教育的模式、方法和途径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要以体验式方式启发大学生“知恩”,认识到获得资助并非天经地义,要让学生知道父母为供他们上学在节衣缩食,认识到政府、学校、老师都在用大量精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享受资助的同时看到别人和社会的付出.

第二,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怀着感恩之心参加义务劳动,做义工、做志愿者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形成回报社会的意识,鼓励他们参加勤工俭学,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


第三,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应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的整体规划,以决策效用来促进贫困生“感恩”,引导大学生“施恩”,把感恩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贫困生识恩、知恩、感恩.

第四,要实现“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感恩教育途径.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教育目标应着眼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既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又要赋予感恩教育时代气息.现代感恩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热爱与奉献、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对父母的理解与孝顺、对他人的坦诚与关爱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社会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延伸,是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校课堂教学是提高感恩认识的主要方式,社会实践是感恩、报恩的体验渠道.

总之,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懂得自己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他人、社会和自然对于自身的价值,以及自己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责任,也才能懂得自身生命和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