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案例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38 浏览:19045

教育背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及同伴的认可,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比别人做得好,而且不断超越自己.这就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关心学生,从其兴趣爱好中捕捉闪光点,不失时机加以鼓励,并给以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为他们找到不断进步的支点.成功的教育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共鸣.只有诉诸于情感,从内心深处生发的道德情感才会有生命力.只有触动孩子的心灵,教育者才会有丰盈的收获.教育的成功不是教师“推一推”,学生“动一动”的结果.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被尊重和重视,才能使学生的发展得到动力性的支持.

在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中等水平,他们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却是班级的中坚力量.对于正处在生长发展特别阶段的儿童来说,由于人生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头脑中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针对孩子们这样的特点,要触动孩子的心灵,首先要贴近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有什么烦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如果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多去关注他们,为他们创设多个表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在班级的管理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他们的潜力,他们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加快集体进步的步伐.

事件描述:

在班里实在是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个子不是很高,瘦瘦的,平日里沉默寡言,很守纪律,成绩一般.所以他既不会因为成绩的优秀而令我喜上眉梢,也不会因为不做作业而让我怒上心头.很长一段时间,给我留下的所有印象用十几个字便可以描述了.

我开始对小华关注起来是在一次家长会后,他的父母留到很晚,与我恳谈了很多关于小华的情况.小华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年纪也比较大了.他们对小华的期望值很高,可孩子的状况并不令他们满意.他成绩平平,对读书好像也不是非常感兴趣.不过令我感兴趣的是,在学校很少说话的小华,到家之后竟会滔滔不绝的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全部讲给家里人听,事无巨细,毫无隐瞒.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那次家长会后,我便有意的观察小华,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老师不在的时候,和同学打闹很多,有几次看见我的时候,动作已经停止了,但脸上的笑容还在凝结的过程之中.看来小华平时不苟言笑原来都是检测象.小华的母亲把这称作“闷皮”.这样的学生通常都比较胆小,见到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活动作他可能会在心中回味很久.因此对这样的学生言行要特别谨慎.

实施措施: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的“平凡”而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所以此后我注意增加了与小华对话的次数,但每次小华的回答都是十分的简单.有几次在办公室里我与小华促膝谈心,他基本上都是用摇头或点头来回答我的问题.除非是我问他一些诸如“小华,你好象有一次数学作业没有做”或“小华,有人说你昨天欺负女同学了”这样对他有刺激的问题,他才会很激动的分辨“没有!谁说的”除此之外,我很难让他多说话.既然他不爱说话,我并不勉强他,交流不一定得通过语言来进行.上课的时候我会有意识的提问小华一些并不十分难的问题,小华答对了我会及时表扬他;课堂上作练习,小华在练习本上做对了我会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考试卷子发下来了,小华考了90多分,我用手拍拍他的脑袋说“不错,有进步”.小华抬起头来,在他的眼眸中,我分明看到了激动的光芒.

渐渐的,小华上英语课变得很专注,每次我讲完一篇课文,小华的嘴角如果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我就知道他听懂了.慢慢的,小华的英语成绩已经稳定在班级的中上水平,我便鼓励他课后自己多去看一些课外书籍,并推荐了几本书让他去看.果然小华不仅能认真去看,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能够来问我.小华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对一个内向的人来说,这种兴趣是稳定而持久的,从那以后,他基本上是微笑着上完英语课的.

教育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每一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但开启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师要坚持从成功中学习的思想.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就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孩子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成功.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在老师期待的眼神中;在老师殷切的话语中;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切实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并在老师给予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