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育场:新课程成功的关键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3 浏览:8665

[摘 要 ]教育场在教育领域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争事实.对教育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加强教育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对新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教育场设备标准人员标准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求、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今年下半年起,新课程在全国已进入推广阶段.新课程提出的这一系列目标如何实现?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规范教育场.

一、形成规范教育场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必要前提

教育场是一种社会场,与物理场相比较复杂多了.教育场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师生与其他人员互动的动态场域.教育场内主要有三对互动因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本人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互动.事实上,在教育场内,受教育对象正是在这三个互动中,朝着教育所期待的目标方向变化着.在这三个互动中,师生互动是起主导作用的.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受单一的认识论框架的支配,人们往往把教育过程定格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单一的接受性活动中,从而把教育活动应具有的多样性特征给掩盖了.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嘴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脑袋是“知识的水桶”.教师是太阳,学生是月亮,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成为等待教师加以打造的对象,以备适应社会的需要.课堂是一种“静听”的场所,教材成为学生必须遵循的知识和观念的来源,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应试高手.

新课程作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推广和实施的重大教育改革,必然要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各项新的研究成果,把教育看作是教育场内各种互动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对教育过程正本清源的客观反映.交往互动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基本生活形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交往互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多维的通过语言的交流和非语言行动进行的思想的沟通、心灵的对话和人格的互相影响.这也是教育场理论的精髓所在.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交往活动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和学生健全个性的形成.因为互动,学生学会表达;因为互动,彼此才能理解,才有体验和感悟;因为互动,才能学会合作与独立,学会关心;因为互动,学生才有了完整的生活.

教育场理论的实践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只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达到教师的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的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反之,若关系处理不好,师生会共同对教育和学习丧失信心.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使课讲得很精彩,专业水平相当精深,也无法使他的“教育”产生真正的效果.

现代教育场理论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地位的撼动,是对觉醒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些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等.通过这种广泛的有选择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动态的教育场,从而使新课程踏上健康发展的坦途.


二、衡量教育场的若干标准

教育场是为了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场域.现代教育场理论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激励人的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衡量一个教育场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起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基本设备标准.

这主要是指教学场所设施、实验室、图书资料、活动场所、住宿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有较详细的明文规定,我们就不多论述.但必须强调的是,对教育场所的设备标准不能过分看重,这不是决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2、人员标准.

首先是校长素养标准.这是强化教育场发展教育场的导向.从校长角度来讲,管理学校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的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场最为缺乏的恰恰就是思想,有些实际上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维持性管理.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不崇尚学术的校园里,怎么可能有真正关怀生命的事业,怎么可能落实正确的教育目标呢?要落实校长素养标准,就必须选聘德才兼备的热爱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来当校长.

其次是教师素养标准.这是强化教育场、发展教育场的关键.正确的师生互动关系的核心是把师生看成是价值平等的主体.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目中有“人”.“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性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①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有话敢说,允许学生怀疑教材、反驳师说、突破经典、离经叛道;教师要谅解学生的失误过错、赞美勇敢精神、宽容顽皮淘气.教师要经常换位思维,从学生角度来体察学生的需要、情感,并且从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不断改进自己.要强化教育场发展教育场,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师不但要有合格的学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能为世人楷模的人.

第三、管理人员素质标准.这是强化教育场、发展教育场的必不可少的标准.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应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只有大力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满足强化教育场,发展教育场的需要,才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规范教育场的构建

教育场可分为自然教育场(如家庭教育场)和人为教育场两种主要类型.而人为教育场又可以分为公益性教育场(如公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盈利性教育场(如一些私立学校等)两大类.我们这里主要讨论人为教育场的规范化构建.人为教育场是由社会或个人设立专门机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和系统地开展对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而产生的.

1、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前提.教育是一项美好的事业.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的任务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做新生思想的“产婆”,这是一种理智的“助产”.理智助产之所以是伟大而高尚的工作,是因为它探讨的是帮助他人从事心灵的生育.正是在教师手中,一个新的富有思想智慧的生命又一次诞生,这个世界便因此增添了一份美丽.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教师只有更新过时的教育理念,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中感受到幸福,并由此产生一种神圣的职业崇高感,才会自觉成为学生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一道屏障,才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育场才能发挥强大的效能,新课程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建设现代学校文化是保证.学校作为人与人打交道的文化场所,又是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一个教育场,看似宁静典雅,书声琅琅,实则有许多心灵的碰撞,甚至还有刀光剑影,血泪纷飞的时候.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例,每年高考后的一些事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也都表明该教育场某种程度的失衡.要构建一个规范教育场,就需要创建现代学校文化作为保证.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要坚持自主与合作相统一建设个性完美、人格健全的学校文化,并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大家认同的具体观念,形成可操作的目标,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流中相融,让不同的思想观点在碰撞中升华,让不同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使学校真正成为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场所,真正成为知识思想文化的诗意栖居所.②

3、习惯养成是基础.要构建一个规范的教育场,我们要从养成师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点点滴滴做起.师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人为教育场规范强化的过程.一个高素质的人应是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良好的道德习惯应有个养成的过程,那么教师就一定要以良好的教育观去教育学生,而其教养活动方式和教育策略应是哺育学生的源泉.学校教育不应只关心学生学到什么知识经验,更应关心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只关心学生做不做某种道德的行为,还应关心他们对待善举善念有没有积极向往的情感意愿;不只关心他们学会什么艺术方面的技能,更要关心他们的欣赏品味和情趣.只有抓住这一根本,学生的良好习惯才会自觉养成,规范教育场的发展才有一个牢固的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注释:

①[苏]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②刘引,现代学校的文化使命[J].人民教育2004,3―4,12.

责任编辑张荣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