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高校感恩教育的必由之路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99 浏览:12838

摘 要:高校感恩教育存在被忽视的现实,加强高校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而实践是高校感恩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感恩教育的实践中,需要打牢实践的理论基础,灵活实践的方式方法,做好实践的总结升华和建立感恩考核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高校;感恩教育;实践;方法;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72-02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感恩品质,随之,感恩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等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感恩教育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感恩教育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新旧价值观的碰撞,学校教育的偏颇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关爱等等原因,一些大学生养成了急功近利、追求享乐的习惯,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不少人不懂感恩、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甚至出现浮躁、虚荣、无进取心、无同情心、无责任感等问题.甚至有些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漠然置之,对师长的教诲之恩麻木不仁,对社会的救助之恩毫无感觉.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高校中发生了一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尖锐矛盾,甚至酿成悲剧.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与很多原因有关,但感恩意识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实让感恩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高校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职责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感恩意识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高校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场所,高校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感恩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简单的懂得回报的问题,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感恩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和责任观,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意识,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谢外界给予的一切,并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就会感到生活充满幸福,进而激发自身的责任意识,自立自尊意识,形成健全的主体人格.

(三)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感恩教育是一种“粘合剂”,它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心态和理念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2]

感恩教育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教育,感恩意识能够激发人们内心世界的仁爱之心,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斤斤计较.感恩是人生的加法,它让人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认真生活、回馈社会.大学生懂得感恩,生活和学习中就会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怨恨,多一些真诚与热情,少一些虚伪和冷漠.让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必修课,必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上的支撑.

二、实践在高校感恩教育中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日本的感恩教育就十分重视实践,它提倡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亲自到父母上班的单位体验生活.美国也倡导按照社会现实进行感恩意识的培育,反对与社会脱节的传统的感恩教育方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简单的说教和理论灌输,会使感恩教育苍白无力,难以收到良好效果.实践乃是高校感恩教育的必由之路,离开实践,感恩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将感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感恩品质,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具有感恩的品质,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高校感恩教育要以实践为载体,延伸感恩教育的触角,增强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是磨练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一)实践是感恩教育的基础

“因为道德现象与人的需要、情感紧密相连,真正的道德规范应是道德主体对之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仅仅以道德规范、原则的传授,以认知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而没有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参与其中的话,则此种道德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3].而情感的培养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所达不到的,情感的培养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实践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贴近生活的感恩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感受感恩的意义,体验施恩的乐趣,理解感恩教育的价值,为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打下情感基础.

(二)实践是感恩教育的目的

感恩教育不能止于理论灌输和引导,感恩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大学生仅仅掌握丰富的感恩知识和理论,而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施恩意识,学会将内心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施恩行动,并形成一种感恩的习惯和品质.在感恩教育过程中,应以大学生为主体,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悟,通过自身的体验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的感恩情怀,将感恩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动,进而形成稳定的感恩品质和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高校感恩教育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打牢实践的理论基础

高校的感恩教育首先要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扩展与强化.大学生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自身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而感恩心态缺乏的关键原因在于不识恩,不识恩又如何能感恩?所以,在高校感恩教育中,让大学生学会识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感恩知识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让他们从心里真正的感悟到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多方面的恩惠,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只有大学生学会了识恩,才会有感恩的行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才有了基础.

(二)灵活实践的方式方法

在感恩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作为主体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恩教育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持久性.而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随便应付,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围绕感恩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一是课堂教学实践.大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很好地运用大学课堂,将课堂构建成为感恩实践教学模式,将能有效地提高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效.在感恩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综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育艺术,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巧设教学情境,形成焦点问题,及时点拨学生,形成感恩教育课堂实践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围绕感恩实际问题开展讨论、辩论、模拟表演、谈生活感悟、观看影片等,要创新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二是家庭教育实践.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与当前家庭教育观念的偏颇有很大关系,感恩教育要保证效果,就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学校应密切与大学生家庭的联系,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明确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庭中建立感恩教育监督反馈机制.比如可以发放感恩活动家校联系卡等,形成家校联动,构建家校合作的感恩教育环境,让感恩教育全面渗透、不留真空,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随处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感恩教育氛围.三是社会活动实践.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大学生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有无形的感恩教育课程.高校的感恩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体会感恩的意义,升华对国家、对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扶贫助困、担当义务交通协管员、义务帮助中小学生辅导作业、到敬老院搞志愿活动、设立爱心基金等等,通过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把“小课堂”与“大课堂”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将感恩意识、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动、感恩品质.


(三)做好实践的总结升华

感恩教育的目标是个体终身品质的培养,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看到短期效果,而要注重长远作用.在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之后,还要对实践加以总结升华,切实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领悟到感恩的真谛.领悟到感恩并非对某事、某人的感谢,这样的感恩很狭隘,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做人所必需的品质和习惯.在现代社会,感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对社会和人民的包容与奉献,对组织的信任和感激,对工作的勤奋和尽责,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对家人的理解和眷念,对生命的敬仰和珍惜,对自然的亲近和呵护[4].

(四)建立感恩考核评价体系

感恩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要想取得持续良好的效果,真正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就要建立有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只有坚持教育培养与考核评价的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大学生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感恩的内化与外化.在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中,可以将感恩素质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感恩素质量化,加以考核.可以通过课堂及课外活动表现,个人日常的言行举止,家长、老师及同学的反映等各种渠道进行测评,并实行奖惩并重.可以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校园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各种贫困补助、奖学金以及入党考察等等的考核内容之一.科学有效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大学生感恩行动的落实,更好的保障感恩教育的效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肩负着社会的希望,而高校则承担着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任.“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高校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一定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