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需要惩戒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261 浏览:80017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味使用鼓励、表扬,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当学生出现屡教不改或者严重违纪时,适时适度地使用惩戒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教育;适度惩戒

如今,“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已经成了教育届的主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学校、家长、社会的共识.“惩戒”二字成了教育中不能触及的“高压线”,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戒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加之变相体罚的概念模糊,范围广,致使教师在工作中不知所措,甚至连批评也不敢用.我认为,教育也需要适时适度的惩戒.适度的惩戒,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我就从惩戒的必要性、惩戒教育的作用、进行有效惩戒的原则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1.适度惩戒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没有经历过教育惩戒的人,其生命成长是有缺憾的;经历过适当教育惩戒的人,其人格能健康和谐发展.在美国的学校,惩罚被看做非常严肃的事,学校为了惩罚学生付出很多成本,要有人不折不扣地执行惩罚,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惩罚又是明确的,学生在入学时,学校会将相关规则告诉给每个学生和家长.纵观古今中外,惩戒作为教育的辅助手段,一直都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适度惩戒,是现实社会对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要求.

惩戒作为一种人类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中,不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会受到惩罚;经常迟到早退或旷工会受到惩罚;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要受到惩罚;危害他人生命会受到惩罚;非法掠取他人财物要受到惩罚等为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到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小到单位、集体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就是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应遵循社会的基本规则,存在适度的惩戒.况且,学校教育中有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戒教育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功能,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戒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成长中学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违规、违纪就要受到相应的惩戒,这与现实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学校不仅不能远离惩戒,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适时、适度、有效地加以利用.

1.2 适时适度惩戒,是学校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

如今,家长、老师管不了的孩子越来越多,上课不听讲,故意捣乱,在课堂上打架,公开顶撞老师的现象日益增加.特别是初中,在校门口打架的现象屡见不鲜,坐在教室里认真读书的孩子仅仅占五分之一左右,甚至更少.虽然《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有一些要求,但是没有违规后的惩戒措施.这就如同一个国家的法律只提要求,而没有惩罚的具体措施,那会有多少人去自觉遵守呢?

为了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确保绝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在必要的时候必须使用惩戒.20世纪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非常赞同多用正面引导,多使用鼓励表扬,但在多次正面引导、说服教育无果,并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必要时辅以适当的惩戒措施,不但可以捍卫学校规章制度的威严,而且可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合法利益.

1.3 适度惩戒,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培养责任心的需要.

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影子的,更经受不了任何挫折.现在的学生长期受到的是赏识、鼓励、表扬的教育,大多数学生变得只能听顺耳的表扬话,正面的鼓励话,而一旦听到批评,或者遇到挫折就会引发逃避、逆反等一系列消极行为,稍遇不顺心便闹得家庭、学校天翻地覆,甚至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如在遭受高考落榜、家庭突变等方面的挫折后而不能自拔,离家出走甚至精神失常、跳楼、卧轨的事例也常有耳闻.

美国总统里根在少年时因为不小心打碎邻居的玻璃,被迫打工还玻璃钱,时间长达半年.后来他在回忆时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适度惩戒,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耐挫力,可磨炼孩子脆弱的心理.对犯错误的孩子处以惩戒,能够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而这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适度惩戒可以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的基本规则,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2.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

2.1 惩戒可以使学生懂规矩、明是非.

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可以通过说教、示范等方式.但是当出现屡教不改,故意违反规定的现象出现时,惩戒也是达到行为目的的途径,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比如最近几年学校出现几个爱打架的孩子,班主任、任课老师,想尽各种办法说服教育,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把孩子请到校长办公室谈话等等,但是效果不佳,打同学的事件依然发生.后来,我从别的同学那里了解到,打人的孩子说:老师不敢拿我怎样,顶多说我几句,怕什么!可悲啊,这部分孩子连打架是对是错的是非观念都没有.所以,学校应该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2.2 惩戒有教育和警戒作用.

惩戒可以起到一般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比如,当你告诫孩子火不可随便触摸时,他或许不信、或许因抵挡不住跳动火苗的诱惑而偷偷地去触摸,结果带来的必然是灼烧之痛.这种痛会使孩子刻骨铭心,使他不会再随意触摸火.这就是惩戒产生的教育效果.通过惩罚违规者,还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作用.

2.3 惩戒有助于维护集体的纪律.

惩戒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也是维护集体纪律的有效工具.惩戒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集体目标的实现.到小学高年级时候学生在课上捣乱,有的班级甚至出现无法上课,多次请校长出面解决,可因为没有得力的惩罚措施,批评教育后两三天又恢复原样.

3.进行有效惩罚的原则

3.1 对事不对人

惩戒是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否定学生本人.要把惩戒限制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就事论事,如不准逃学、不准讲脏话、不准打人,不准拿别人的东西等.避免“我讨厌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等伤害性语言,也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内心对他的冷淡、轻蔑的态度.

3.2 惩戒一定要及时

俗话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是要求我们要防微杜渐,悬崖勒马,坚决把坏思想、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对于一个该处罚的人如果不及时处罚,就会在助长其恶行的同时压制了大多数人的善望,使得正气得不到弘扬,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如果惩戒不及时,等到小错酿成大错,造成危害后再来 “算总帐”,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因为女儿爱睡懒觉,早上故意不叫她起床,让她尝尝不按时起床造成的后果,结果女儿及时改掉了贪睡的毛病.正是她及时采取惩戒措施,才让女儿改掉睡懒觉的毛病.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应该立即做出反应,及时进行惩戒.

3.3 惩戒要依法办事

惩戒必须以校纪校规为依据,必须与班规相符合,而班规要求全班同学讨论确定,这样的“惩戒”已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全体学生和教师的集体意愿.这样做,犯错误的同学容易接受,不会认为是老师对他过不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治意识.

3.4 使用惩戒时要明确目的

要知道惩戒是为了惩前毖后、维护纪律,使受惩罚的学生改过自新健康成长,使大多数学生受到教育.如果这个目的不明确,教师就可能滥用惩戒,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就可能带有个人的情绪,抱有偏见,就可能有“教训”学生的心理,结果就会对学生造成体罚.

3.5 惩戒要以真爱为基础

惩戒要以真爱为前提,真心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目的是“治病救人”,所以不能出现指责、打击,不是泄愤,更不是苛求,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不讽刺、挖苦.要求每位教师以爱为中心,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适度的惩戒不仅要给学生指出不足,还要给学生希望,所以惩戒中要多一些这样的勉励和期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战胜这个困难?”“人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相信你能改正,老师期待你的最佳表现.”等

比如学生无意损坏了公物,只需他修补好就可以了;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纸屑,罚他放学后去校园里捡拾垃圾就行等

3.6 惩戒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单纯地进行正面教育和单纯地进行惩戒教育都是错误的,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惩戒一定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认同教师的惩戒手段,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一直坚持看CCTV2家庭教育的一档节目“超级保姆”,这位专家专门给各种家庭解决教育孩子中的难题,亲自上门辅导,使一个个问题孩子、问题家庭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其中对于问题孩子的教育,有一个共性的地方,那就是惩罚与说服教育结合.有一个案例中的一个片段是这样的:英国一个普通家庭的四个小孩,调皮到了父母无法管教的地步,其中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父母辛辛苦苦打扫好的地板上故意洒水.教育专家首先告诉这个孩子说,你把水洒在地上会摔到别人的,然后要求这名男孩用毛巾把水擦干,并且告诉小孩“你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接着教育专家要求孩子坐到一个小凳子上坐5分钟,不准随意下来.孩子坐到小凳上之前,教育专家要求孩子说说为什么会受到惩罚.5分钟过去了,这位专家并没有马上让孩子下来,再次要求孩子说说为什么会受到惩罚,并且告诉孩子把水撒到地板上是错误的,以后不能再犯了.最后给孩子一个拥抱说:“好孩子,相信你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个案例中,在惩罚之前、之后都明确告诉孩子哪种做法是错误的,不能去做,达到了惩罚的目的.

惩戒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所以,我们要呼唤“高明的惩戒”.在使用惩戒手段时,既要注意方法,更要讲究艺术.

总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坚持 “以爱为核心” ,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把爱与惩戒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用爱心、耐心、宽容之心教育学生,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