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76 浏览:21787

摘 要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民族院校大学生作为促进各民族地区发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论述民族院校学生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民族特点、教育实践、时代精神、教育机制几个方面对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对策.

关 键 词民族院校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冯景、刘泽、赵丹,大连民族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219-02

一、民族院校学生现状

(一)民族成分多样,民族意识显著

民族院校学生主体为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班级总数人数的一半甚至以上.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呈现与其他学生有很大差别.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民族特点显著,如在饮食上,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就餐地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清真食堂,着装上,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佩戴与民族、宗教信仰相关的饰物.此外,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容易根据民族、地区、寝室形成小团体,在这个群体中他们保留自己的民族习惯,与其他同学接触较少.

(二)学习基础薄弱,政治理论欠缺

为民族地区培育优秀人才是民族院校的育人的根本目标.但由于民族院校中的学生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在专业成绩、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有待提高.在政治理论和历史国情方面缺乏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政治理论素养普遍偏低;对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缺少深刻全面的认识,看待问题肤浅、片面,政治理论缺乏,入党动机趋于功利.①

(三)政治方向明确,乡土情结厚重

绝大多数民族院校大学生对于坚持中国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由衷的拥护和向往.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校荣校、尊重老师及各民族同学,自觉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他们这种拥护祖国、爱护人民的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乡土情怀,根植于民族、家乡的认同感.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着重强化乡土意识、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的结合.

二、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因素

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维系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可归结为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宗教因素等等,在这些因素中,相对而言,前三个因素对于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影响较大.

首先,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影响着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民族院校大学生大多来自民族地区,有着深刻的民族烙印.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化解能力有待提高,社会各类非理国思想和行为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序进行.最后,对于民族院校中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宗教信仰需要在正确的尺度上进行把握,否则会造成对宗教的沉迷,甚至由此被境外敌对势力掌控,进而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蚕食.

(二)内在因素

一是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针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的薄弱,尤其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对社会问题缺乏思辨能力,不能正确地区分宗教与邪教;另一方面,民族院校大学生具有年轻人易冲动和情绪化的特性,加之涉世不深、政治理论素养相对欠缺,对于理国认识不足.二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心理特征,各民族大学生的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与高中相比产生巨大心理变化,加之对于事物的认识有限,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三是自身主观能动性不足,由于在民族地区享有优惠政策待遇,甚至个别人存在不劳而获思想,这些都使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严重挑战.

三、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合理利用传统教育方式外,还应积极地更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多层次教育实践,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针对民族特点,开展多层次爱国主义教育

从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民族特点;二是多层次性.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需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意识和对世界、国家、民族的整体意识.此外,当代民族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呈现多样性,要求民族院校德育教师要有层次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热爱乡土家园、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爱国义务和爱国责任做起,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拓展学生爱国主义维度,最终将这种义务和责任上升至热爱祖国和全人类的最高境界并贯穿于人生历程的始终.

(二)发挥载体功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是爱国主义思想与实际结合的根本途径,具体说来,一是充分建设校园文化载体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外化于各类校园活动,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丰富寒暑检测社会实践内容,将检测期社会实践作为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来抓,鼓励各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勤工助学等活动,在深入了解国情、民情过程中,培养各民族大学生爱国爱民情操,以此作为个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立足点.二是突出爱国主义活动的公益性,将各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结合,将公益理念根植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对于丰富爱国主义理论内涵,提高爱国主义理论素养有促进作用.

(三)结合时代精神,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精神,培育开放爱国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在方式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具体说来,就是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颖的表现方式,弘扬时代与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和实效性.例如当前各种及时性通讯软件、社交软件的兴起,需要民族院校德育工作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重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在信息传播上抢占舆论制高点,通过合理控制舆论发展态势引导各民族大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相对于空洞的教育理论,此举不仅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四)加大师资力量,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设

当前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开展需要继续强化机制建设,首先,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变形式主义的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制定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议等环节,综合掌握、评估、跟踪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施效果,以此为导向,不断修正、创新;其次在教师配备、经费开支、设备使用等方面做好保障,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条件.最后,民族院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常规性工作,打造长效工作机制,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注释:

①叶扶荣.浅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西部.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