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育2016年第10期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84 浏览:13185

[摘 要 ]选择教育致力于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困扰问题,教给学生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与自我评价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选择能力、解决选择冲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本文探讨了选择教育的理念、行为方式及其重要意义,提出选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范式.

[关 键 词 ]选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各种价值观念及文化意识形态相互碰撞、排斥和融合,这些冲突与碰撞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就迫使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一种新的理念面向价值观冲击带来的挑战.

一、选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选择教育是信息时代高校应对挑战的有力武器

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所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信息的不对称――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受教育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的接受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而在信息化社会,价值取向传播日趋“多源”和“多歧”,受教育者可能比教育者掌握的信息还多还快,这就给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挑战,所以高校必须重新考虑德育的价值取向,选择教育应运而生.

(二)选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信息的泛滥,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理性,致使大学生无从选择,陷入困惑.科学地评价信息、正确地选择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成为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难点.这一难点致使部分大学生陷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是相应的选择标准缺失,另一方面是主体意识觉醒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当个人的选择与社会的规范出现矛盾与冲突时,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怀疑社会,感到迷茫.选择教育正是帮助他们打开疑团,做出正确选择的金钥匙.

(三)选择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去思考.但作为社会性的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考察自身的需要,才能正确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个人的选择和取舍又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见,是否进行选择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二、选择教育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多元性与行为方式的多样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开放的视野,从根本上转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树立一种针对时代问题、反映时代精神的个性化教育思想.选择教育正是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适应从“教会顺从”到“教会选择”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

选择教育范式就是以人的价值教育为突破口,重视人的价值观念的引导,教给学生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和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选择、正确选择、完美选择,减少价值观混乱,确定个人珍视而又愿意维护的价值观,以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

(一)选择教育的理念

所谓“选择教育”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作为选择主体,为其创设一定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境,引导或指导受教育者树立自主的选择意识,掌握正确的选择标准和方法,逐步提高科学选择能力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选择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其核心理念.既然选择是主体自主地在多样的事物和状态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那么,选择教育就理应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它的最本质的理念就是承认人有意志自由,强调发展人的个性,使人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自主选择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自主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是指根据客观状况、生活环境,个体相对于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觉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和可能.第二个尺度是对主观现实而言,个体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中动.因此,选择教育的基础是准确理解人的自由和自主,即基于对必然认识基础上的自由和自主,认识得越深刻,自主的可能性越大,选择的完美程度越高.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讲,选择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运用各种科学教育手段和方式,帮助他们培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按照比较――判断――识别――选择的流程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最终实现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张扬.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选择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校要营造一个开放、生动、、和谐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自主选择、科学选择,掌握和利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信息、知识和技能,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简言之,选择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最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里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

(二)选择教育的行为方式

所谓行为方式,是指一定的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程序化、规范化、模式化的活动.人们的行为方式具有能动性、社会性、稳定性的特征.

在高校,选择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教师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角色、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行为方式是一个多函数作用的结果:除了教师自身因素以外,应该根据以下关键性因素综合进行:1、以生活为中心.选择教育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解决有关生活的问题上.2、正视现实.要帮助学生澄清价值,主要需要正视价值多元化的现实.3、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比较鉴别、碰撞辩论、辩证分析,最后做出明智的选择.4、培养个人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反省和思考价值问题,而且能更好地整合他们的选择、珍视并践行自己的选择.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选择教育语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加大情感投入

情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对客观现象和行为规范的爱憎、好恶的内心评价和态度,它是人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感知、理解、评价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情感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只有投入情感,教师才能渗透育人的真谛,找到工作的乐趣:只有教师投入了情感,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才能受到熏染,产生共鸣,才能从他律走向自律.

情感的传导途径主要包括 第一,教学活动中传导,这是大量的直接传导途径.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表现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与高度的责任心.第二,教育活动中传导.大学生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组织、指导、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着自己的情感,展现着自己的人格和多方面才能.许多教育活动涉及到政治方向、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教师尤其要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和是非判断,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第三,直接交往中传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一起散步,一起谈天说地,个别谈话,网上指导.在各种直接交往中,教师专注、认真、坦诚的师爱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学生感到平等、亲切,觉得“老师够朋友”,学生就更愿意聆听老师的教诲了.

2.春风化雨,渗透科学、人文双重精神

所谓精神,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一种勇气.而人的观念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理为核心的科学观念,一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观念.坚持科学观念的勇气就是科学精神,坚持人文观念的勇气就是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实证精神,一种创新精神,一种独立精神.科学始于好奇,源于事实,成于思维;她不依附于任何权威或者权势,敢于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科学精神历来是推动和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科学精神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起着导向性和前卫性作用.用科学精神教育人、武装人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精神的渗透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遇,学有所成.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敢于挑战权威,以理性怀疑的批判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其核心是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其具体表现为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文精神是以文化的形式注入整个社会的,因此,人文精神的渗透是通过人文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组织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这种活动建立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思想境界、丰富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人文知识的陶冶与引导、贯通与聚合,可以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完善,在高雅的人文教育环境中,形成高品位的文化品格,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渗透,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既追求真,又追求爱;既懂得按规律办事,又懂得规律核心的问题;既勇于创新,以理性怀疑的批判精神、开放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又懂得仁爱、中和、自律、奉献,使自己的进取精神符合时代要求.

3.环境育人,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的熏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创建一种优美、恬静、文雅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一种健康、和谐、文明的行为方式与习惯,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绿化、美化的物质环境和设施具有“桃李不言”的优势,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而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将使学生怀着一份喜悦去感受一种凝聚与和谐:规矩方圆的制度环境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学生把自己的追求置于制度的规范之下;浓厚的学习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向上的精神风貌等校园文化凝炼于学生内心,使之自觉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环境育人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校园处处是课堂,师生人人是形象”的和谐校园建设,发挥其感染力、约束力、向心力的作用,以塑造思想坚定、政治成熟、道德高尚、身心健康、专业过硬的栋梁之才.

三、选择教育范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选择的世纪需要具有选择能力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正视各种选择与冲突,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有益于社会和谐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学会选择”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需要.

只有在选择教育范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把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统一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与主导性、广泛性与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对立、彼此割裂的.离开多样性和广泛性单纯强调主导性和先进性,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性和先进性失去根基,流于形式,因而也就谈不上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样,离开主导性和先进性谈论所谓多样性和广泛性,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就意味着拒绝主导性和否定先进性.选择教育范式可以防止和避免这两种片面性.

只有在选择教育范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正视学生的需求,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怎么写作的思想,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把塑造人与怎么写作人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