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02 浏览:153547

【摘 要】课堂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生活实践却可以对课堂语文学习进行有力的补充,扩大和加深学生课内的学习,满足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 键 词 】语文;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有效方法,它能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与特长.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去探索、创新”.一语道出创新教育的实质,今天的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其人生历程正与我国走向现代化历程同步,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1.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无论是否课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是民族的希望,而我们的学生肩负祖国的未来.

我一直认为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我们的手脚,让语文课活起来,把语文教学落实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来.新课改,我们期待着,新课改,我们将全身心投入.

2.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育导致了应试教育, 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使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语文课和语文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学生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用途径.

“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当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时,语文课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动力.与其大道理、小道理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珍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自己到田里去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真真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和“听”出来的.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真正的悟出,语文内容无比丰富,她负载着人类文化、民族精神,涉及到政治、军事、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每一个领域.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的学生,才能叫做“具备良好的素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检测,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

课堂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生活实践却可以对课堂语文学习进行有力的补充,扩大和加深学生课内的学习,满足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从发挥教育的完整功能和作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说,也必须强调课堂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3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照搬“参考”,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再有,习惯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体裁编组课文单元,用“单元知识短文”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的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写作.这种编排模式,实际是把阅读与写作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了一谈.许多教师视课文为阅读和写作的共同观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读写信息处理的现象.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使语文读写教学处于尴尬境地.由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受到扼制,学生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不使人卒读的现象.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终身教育”,它使语文读写教学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更重要的意义,而中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总之,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尽管传统教育的“根之深”“蒂之固”但尺水可以兴波,课堂可以是师生的创新天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我想创新教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一个模糊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