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812 浏览:56828

摘 要

幼儿阶段是建立和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努力让幼儿数学教育做到生活化,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幼儿联系生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生活之中,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关 键 词

数学 教育生活化 教育途径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都离不开数学,人的一生必须掌握和运用许多数学知识.幼儿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的概念,可以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有利于萌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育一直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偏重让幼儿机械反复地去掌握那些抽象的符号体系,内容枯燥,脱离幼儿生活或距离幼儿生活较远,导致幼儿缺乏兴趣,容易对学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实施后,强调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受到了质疑与挑战.

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努力让幼儿数学教育做到生活化,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幼儿联系生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生活之中,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积极有效.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很有必要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时期,数学启蒙不应该也不可能像中小学那样抽象反复地传授灌输.幼儿数学教育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幼儿探索、了解数学世界,才更加适宜、有益.

数学知识反映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是隐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的知识.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能以直觉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会在反复操作、探索中有所发现,获得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在直接、具体的经验基础上上升为较抽象的数学经验,然后才能将这些知识内化.生活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动力,数学教育只有贴近幼儿实际生活,才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获取学习的动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重视以幼儿现实生活为核心,在学科领域的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纲要》对幼儿数学教育明确提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有趣地学习数学知识,引导他们感受和体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幼儿生活中有很多学习数学的契机,我们需要做有心人,注意发掘,认真组织,积极引导,渗透融会,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1.抓住游戏中的数学学习契机,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数学,作为描述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可以抓住游戏中的数学学习契机,引导幼儿,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无论是积木游戏、角色游戏,还是玩沙、玩水游戏,都存在幼儿数学教育的契机.当然,幼儿通过游戏试图更多了解周围世界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对一些含有数学元素的问题,幼儿不会自然地将其转化为对数学的描述方式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干预.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方法.每当我们用“听鼓声取物”“看数卡找朋友”“看找座位”等游戏方法开展教学时,它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迅速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游戏对幼儿有着无穷的魅力.它不是严肃的,而是有趣的、充满快乐的、令人高兴的.它具有很强的愉悦性,孩子常常被吸引.我们抓住契机,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就会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需要.例如,掷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满足了愉悦的需要,又从中得到数量与数字进行匹配的认识,理解了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我们还可以设计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玩水果卡片牌、跳房、商店购物等,通过这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数学概念.

2.从主题活动中发掘数学内容,引导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

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内容的整合,幼儿园经常以主题为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每个主题活动都会涉及数学方面的问题.主题活动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来自幼儿生活,易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因此充分发掘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十分有效.活动前要分析研究主题活动蕴涵哪些幼儿感兴趣的数学知识,注意创设与主题和数学有关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导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可以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大班主题活动“秋天”时,我们带领幼儿捡拾树叶,发现幼儿饶有兴趣地摆弄树叶,进行各种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喜欢、不喜欢的分.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用数学方法调查统计自己和同伴的分类结果,进而学习“5”的组成.我们提供了分类盒和纸、笔,他们在操作中很快学习了“5”的组成.统计公布结果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5”的组成掌握得出乎意料的好.趁热打铁,我们又在教室的数学区、美工角引导幼儿用树叶操作和布置.有的幼儿按意愿用树叶拼贴东西并用数学方法统计,有的继续将树叶排列,有的将树叶进行二次分类.在这一系列树叶操作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轻松学习了数学,理解了数的系列、分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玩中学习、运用数学,幼儿愉快地体验、感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

3.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数学操作实践,让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皮亚杰认为,幼儿获得的数学概念只有通过教师教学一条途径是错误的.相反,儿童的数学知识是在自己独立的、自发的活动中逐渐掌握的.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不断探索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在探索了解过程中,会感受蕴涵其中的数学.每个幼儿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着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数学理论知识反映事物之间抽象的关系,具有抽象性特点.而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能以直觉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只能从反复的操作实践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在直接、具体的经验基础上上升为抽象的数学经验,逐步将这些知识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