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了一世好人生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08 浏览:43031

准备我们的课堂,就如同准备我们的人生

:陈主任,您好!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事业,它需要,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奉献,更需要梦想.作为九龙坡区的教育行政主要负责人,您有着怎样的“教育梦”?

陈瑜:我的“教育梦”就是努力办好九龙坡教育.我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断提升区域教育水平,走出一条符合九龙坡实际、具有九龙坡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彰显九龙坡教育的改革价值与发展意义.基于此,我对推进全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这样一个总体思路,那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教育工作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体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构筑“人文、科学、”的九龙坡教育三支点,着力调绘“爱心、书香、理性”的九龙坡教育三原色,着力形成“公平、个性、卓越”的九龙坡教育三特质,加速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多元化、多元教育个性化、个性教育卓越化,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质量,努力把九龙坡建设成为“品质课堂集成带、卓越学校旗舰地、现代教育示范区”.

我的“教育梦”,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述,那就是“五个一”,即一所好学校、一位好老师、一堂品质课、一段好记忆、一世好人生.这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的,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上一所好学校,能够遇到一位又一位好老师,能够聆听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课,能够让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经历成为人生一段美好的记忆,能够因为在学校的学习而成就一生的幸福,拥有一世美好的人生.

:您对“教育梦”的概括简单中不乏深刻.我们想了解的是,在您的眼中,“好学校”和“品质课”有着怎样的标准?

陈瑜:为了引导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提高办学的水平和质量,我区提出了实施“卓越学校”建设的“九条标准”,即办学理念科学化、队伍素质专业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制度化、课堂教学品质化、学校发展特色化、教育行为人本化、教育效果优质化、社会评价美誉化.如果一所学校按照这九条标准去努力并达到了要求,我认为就是一所好学校.

与“卓越学校”一样,“品质课堂”也是我区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我常讲,就教师而言,“准备我们的课堂,就如同准备我们的人生”.我们推进“品质课堂”建设,是希望有一种目标引领、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境界追求,让每一位老师都行动起来,让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都有所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学习,更加喜欢上课,更加热爱课堂,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体验和收获.对于其内涵,我界定为“品质课堂六元素”:一是专业性,能够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基本关系,注重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执教者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的专业特色;二是全然性,能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三是趣乐性,能够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求知体验并逐步形成好学乐学的优良品性;四是思辨性,能够引导学生既善于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又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五是践习性,能够秉承生活教育理念,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六是化成性,能够充分体现知识的熏陶、文化的濡染、成长的激励、精神的感召和灵魂的牵引,具有浓郁的课堂文化气息和学生健康发展的生长气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和长远的育人效应.

把教育对象真正当作“人”来对待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良知的一代人,您认为,今天的学校教育最紧要的事情是什么?

陈瑜: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钱穆说,“全部中国思想史,亦可谓即是一部教育思想史”.中国一切教育思想,又可一言蔽之,即“在教人如何做人”,即所谓做人的道理.那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认为最紧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按照规律办事,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很多需要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包括教育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这是一个常识;教育的对象是人,然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分数、轻人性”“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有时仍然存在.因此,把教育对象,也就是我们的学生,真正当做“人”来对待,当做一个家庭环境中的“人”来对待,当做一个最终将走向社会并在这个社会里生存的“人”来对待,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未来幸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认真研究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全区的校长和教师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育的微观层面,始终要坚持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学生、面向家庭、面向社会.2012年3月下旬,美国西雅图市西雅图公立学区教育主管、华盛顿州孔子学院院长凯伦·柯达玛到我区考察,在与她的交谈中,我得知了她的一些工作情况.她曾经在一所小学当过多年的校长,那是一所只有六百名学生的学校.她在履行校长职责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了解学校的每一位孩子,二是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家庭情况.她认为,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些孩子,才能教育好这些孩子.知道了她的这些办学经历,我不禁对她肃然起敬.我对我的同事们说,美国的那些航空母舰不是最可怕的,如果美国的每一位小学校长都像凯伦·柯达玛那样办学,才是最可怕的.有感于此,我向全区的校长们发出了一个倡议,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贴近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带头写学生成长记录,不少校长都行动起来了,更多地融入到学生中去. :您为什么强调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家庭环境中的“人”来对待,当作一个最终将走向社会并在这个社会里生存的“人”来对待呢?

陈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如果不关注到这“一切社会关系”,那显然是有问题的.有这样一个公式,“5+2等于0”,意思是说因为星期六、星期天这两天的家庭环境或者社会影响出了问题,导致学校的“五天”教育“归零”.这个公式的出现,无疑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两天”问题的重视,但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成为对没有尽到学校教育责任的一种推脱、一种辩解.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陶行知在《敬告中小学教师》一文中指出:“我国教育上的最大缺点,教育与社会不求配合,学校所教,社会不得其用.因之学生一离开死的学校、踏入活的社会,便茫然无所措手足,一无所能.”陶先生几十年前写的这句话,至今仍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之所以“五天”的教育竟被“两天”的社会生活“归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没有好好研究教育对象的成长环境,把教育放在“真空”里,教育者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与把握不够,甚至严重背离.所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好好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办教育才能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让人民满意.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九龙教育三原色聚焦“爱心、书香、理性”三个元素,这一提法很有见地.请问,怎样理解您提出的这三元素?

陈瑜:教育活动中有一些元素是需要特别重视和强调的,如果这些元素缺失了,那么教育必定有缺陷、有硬伤.我认为,在教育活动的诸多元素之中,最为重要的有这样三个:“爱心、书香、理性.”如果能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较好地凸显“爱心、书香、理性”这三个元素,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并呈现出五彩缤纷、百花满园的喜人局面.所以,我就想通过提出教育“三原色”这样一个概念,来凸显和强调一下这三个元素.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应当洋溢着人性的光辉,而爱正是人性光辉之源.无数的事实证明,教育者在教育对象成长过程中所给予的无私大爱,其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现在一些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却没有阅读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甚至在离开校园之前烧书、撕书,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所以,我认为,学校必须重视阅读,让校园充盈书香.

而“知书达理”,历来都是人们对读书人的起码要求,一个人通过学校教育,应能做到明晓事理、善于察理、勇于究理.《礼记》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在《性理精义》中强调“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怀特海认为,现代教育和知识的核心本质是“理性”;赫钦斯在《教育中的冲突》中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与工作.”所以,我认为,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理性”的培养,让他们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思辨意识,这不仅是培养“负责的公民”的需要,也是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

:师之德,教之魂.我们了解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九龙坡正在大力推动教师阅读工作,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好吗?

陈瑜:好的.影响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因素,不是楼房的高低,不是操场的大小,而是校长的水平与教师的素质.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柯南特说,“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与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在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九龙坡教育事业如何实现从线性累积到质的提升,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把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为此,我们于2012年11月启动实施了“修远行动”之“教师阅读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教师阅读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多读书、多读教育著作,更多地“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自觉地、持之以恒地修学修业、修身修行,形成高度的阅读自觉和教育自信,切实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并通过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扎实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为了扎实推动“教师阅读计划”的实施,我们制定了具体方案,成立了“教师阅读计划”工作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21位知名学者组建专家指导组,为全区教师推荐了130种图书,为每一所学校遴选配送一批教师阅读书籍.2012年以来,学校作为组织和推动教师阅读的主体,都把实施“教师阅读计划”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推动教师阅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健全保障制度,精心组织实施.这项活动很受教师欢迎,效果很不错.

“修远行动”的“修远”两个字,是出自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在字面上,我还赋予了它这样的涵义:作为教师只有自觉地、持之以恒地修学修业、修身修行,才能够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修远”这两个字的拼音打头字母是“x”和“y”,代数中有一个等式就是“x+y等于z”,这个“z”所对应的汉字,在这里我想首先就是一个“真”字,那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修远行动”,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来真正地办教育,办真正的教育.

:2012年6月,九龙坡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协议,这种合作共建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合作共建一年来,九龙坡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瑜:推进区域教育发展,必须坚持“兜底”与“登高”并重并举.所谓“兜底”,就是致力于“有学可上”,体现政府责任,彰显公平正义;所谓“登高”,就是致力于“有好学上”,加快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而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一个根本性、关键性的措施,就是加强教育科研,以科研兴教,以科研强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九龙坡区委、区政府经过慎重研究,作出了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大选择.2012年6月26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九龙坡区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协议,九龙坡区由此成为中国教科院在全国设立的第六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我们力求实现“四个改变”,即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改变学生的成长状态、改变课堂的呈现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状态,其核心就是从更新教育观念入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一年多来,合作双方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总体奋斗目标,坚持“高起点、低切入、重实效”,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项目实验为载体,以课堂建设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大力推动以“三战略”“三支点”“三原色”“三特质”为核心内容的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比如,在项目合作方面,我们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科技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安全管理、书香校园建设”六个项目,并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确定了首批项目实验学校,全面启动了实验工作.同时,我们还将在全区中小学启动实施“学生全科阅读计划”“家长教育行动计划”等工作.2012年以来,合作共建措施的陆续实施,深刻地影响着全区中小学的广大干部教师,教师们的工作状态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