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校的教育培训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10 浏览:153675

基层党校是地方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基层干部学习和贯彻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和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基层干部接受再教育的环境也日趋市场化、多元化,作为培训基层干部主阵地的基层党校,必须努力探索自身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坚持为党办学的原则

基层党校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学校,其教育是为地方党委的工作怎么写作的.同志和曾庆红同志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指示中都把党校姓“党”作为根本原则.基层党校姓“党”,就要坚持党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校办学的党性原则,把党校事业作为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紧紧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前,基层党校坚持姓“党”的原则,就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把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贯彻到基层党校的全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基层党校是党的重要工作部门,同时又是培养基层领导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校姓“党”名“校”.因此,在坚持基层党校姓“党”的原则下,还要认识基层党校作为“学校”的规律和特点,要遵循学校的教学规律、科研规律、办学规律.当然,基层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地方党的学校,是培养基层党的干部的学校,是基层党的思想理论阵地,是地方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只有首先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在党校工作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确立素质培训的方向

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能力重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基层党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基层党校教育能否切实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是衡量基层党校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是认识和把握基层党校教育规律的落脚点.当前要积极创新基层党校教学模式,着力推进“两个转变”.一是要从理论知识的培训为主逐步向理论知识培训和基本素质培训并重转变.确定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素质培训为核心的理念,对基层干部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水平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要从封闭的校内教学为主逐步向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的开放式培训转变,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联合办班,送教上门,将基层党校的主体班办到镇、办到村、办到人,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弘扬联系实际的学风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基层党校的教学和研究必须以地方党委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科学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新的工作和新的进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就是要紧贴普通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变过去教员想什么才教什么为学员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以学员为主体的这一基本定位,决定了基层党校要研究被培训者,敏锐地把握培训对象需求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基层党政机关进入门槛的提高,基层干部中不乏学历高、阅历多、见识广、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这样的学员学习需求同普通人大不一样.此外,在领导机关工作和处在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工作在不同条线上的学习需求更不相同.基层党校就是要依据这些不同需求,根据基层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首先,应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摆到基层党校教学最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基层干部从宏观上把握发展、谋划发展的能力.其次,要在各类培训中,突出县情、区情和乡情的宣讲和阐释.针对工作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邀请有关方面领导作专项剖析,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观摩等,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员思维;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现代科技纳入教程,把电子政务、网络经济、信息工程等知识穿插于培训之中,增强基层党校学习的综合性和实战性.


开展积极的科研活动

“教学立校,科研兴校”,这是党校的办学宗旨,也应当成为基层党校的追求目标.要坚持科研为教学怎么写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怎么写作的方针.基层党校不但是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还要努力成为县区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咨询机构.为此,基层党校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并回答现实中的重要问题,力求做到教学有明确的专题,调查研究有针对性方向,能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其次要认真研究并回答学员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基层干部解疑释惑,化解基层干部对一些宏观政策的不理解和抵触情绪,保证上下政令通达.最重要的是,要紧紧围绕地方党政的全局,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选项,教与学双方深入进行解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拿出基层党校的独家见解,作为成果供地方党委和政府出台重大举措时汲取、转化.

(作者单位:淮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