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冲突背后的教育真相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228 浏览:141852

2013年,一起起师生冲突典型事件的发生令我们不断警醒.不认清系列事件背后的真相,并从根本处着手解决,教育的悲剧仍会不断上演.师生冲突背后有着怎样的教育真相?为什么为人师表的教学岗位竟然充满了高风险?学生违纪时到底该怎样处理?到底该怎样寻求时代教育难题的系统策略?

曾几何时,人们用“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描写校园内的师生情深.然而,近年来,随着师生冲突事件的不断增多,引发了全社会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思考:我们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做教师?

现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目前青少年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些问题是同时出现的):新环境适应不良、被贴标签、撒谎、懒散、敏感、自私、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悲观情绪、缺乏刻苦精神、自我迷失等.这是很多家庭、学校和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在工作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教师辛苦地工作,却换来学生的对立?学生违纪时到底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却没有教会孩子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有很高的志向,却懒于付诸行动.或者小时候很听话,当他们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内心深处的自主意识突然增强,发现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这时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家长很失望.

把孩子当成学习的工具.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骤增,不少孩子的周末比平时还要忙,失去了休息时间,找不到快乐的感觉.人本能之中的趋利避害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开始抗拒外界带来的巨大压力,产生厌学心理.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是错误的.父母总认为孩子是错误的,总认为批评、指责孩子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孩子在被父母反复批评的同时,潜意识里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因素,尤其是亲子关系紧张时,父母的批评会导致孩子的消极对立状态,这个时候,各种心理偏差、行为偏差就产生了.

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他们就应该学习好.其实不然,这会导致他们行为懒散,思维懒惰,创造力差,精神空虚.

教师忽略了什么

如今,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孩子各方面的接受能力都不比教师差,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大大降低,当学生对教师不抱有敬仰之情时,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导致很多教师在工作十几年、几十年后产生职业倦怠,形成一种负能量,作用于师生关系中,使得师生关系紧张.

今天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的学习品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管理比以往难度加大,教师只停留在表面看现象,没有绕过现象背后寻找解决对策,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的矛盾.

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专业的精细程度,却完全忽略了自身格局的建立、学生自身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需求,总是以说教的方式教导学生,缺乏影响力,没有起到对于学生心灵的引领作用.

学生犯错误时,很多教师是请家长到校协助解决问题,但是,当请家长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错误的时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教师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学校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学校是一个人完成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应该从开发一个人的智商、提高情商的角度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然而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而对学校的不断施压,受社会评价制度的影响,学校的教书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学校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制定了越来越详细的管理细则,这些管理措施对于来自亲子关系不融洽的家庭中的学生来说,成为一种枷锁,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下转第36页)微课程制作要树立四种观念

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时代,以短小精悍著称的微课程越来越成为基于网络平台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优秀的微课程,时间短、容量大、质量高,为学习者迅捷地掌握知识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笔者也注意到,微课程的制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并结合具体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改进,以促进微课程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怎么写作.

比较微课程的教学与惯常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不少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从课堂教学时间来看,学校教育中的一节课是40至45分钟,而每段微课程的时间只有3至5分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来看,过去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而录制微课程的环境中只有教师自己,面对摄像机,讲授一段内容;从教师的实际授课过程来看,在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讲授、启发、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而在微课程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也没有师生间的互动;等等.这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录制微课程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呢?笔者以为,将关注的视角投向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为此,在设计构思一节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树立四种观念.第一是时间观念.微课程的时间短、节奏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所准备的应该是能用正常的语速在规定时间内讲完的内容.只有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适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微课程的录制才能正常进行,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得以实现.第二是内容观念.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遴选教学内容成了教师必须精心考虑的问题.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适合讲授,有的适合启发提问,有的适合展开讨论.微课程作为只有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形式,更多的应是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比如,介绍一个概念,讲述一段史实,分析一个问题.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实时互动的教学内容,诸如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等则不适合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三是结构观念.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学过程的推进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知识.而在微课程中,所有内容的推进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因此在明确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对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特别是在没有面对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讲授完一段微课程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行分析与重构.在微课程的讲授中,教师要把握两种基本结构,即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一块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段微课程也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把握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对所要讲授的这段内容进行基于学科逻辑的分析与重组,以呈现给学生一个合乎学科思维逻辑的内容体系;而把握教学结构,则是整个教学流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只有把握好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微课程的制作才能在重视知识建构的同时,兼顾教学认识过程.第四是语言观念.微课程的呈现形式,最终落脚点还是教师的语言.同时,考虑到学习者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一段微课程可能会被反复观看,“听”课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大了.因此,树立语言观念要求讲授的语言做到通俗、流畅,既富于讲述性又重视启发性.通俗、流畅的语言形式才能有效地承载信息.讲述性推动知识的传递,启发性引导学生的思维.


微课程的到来在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促使着教师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入实践.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曹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