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随迁子女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6 浏览:9154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京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以及在京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在京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措施.认为在户籍方面,父母至少一方在经常居住地工作一年以上,子女可以选择在父母居住地就近上学,平等接受教育.在经常居住地上学一年(教育落后地区可以三年,北京、上海等特殊地区可以五年)以上,可以选择在经常居住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在北京教育体制方面实现均衡教育和解决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关 键 词 】在京随迁子女;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2012年12月30日,北京公布异地高考过度方案.2013年符合相关规定的在京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在京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随着各种条例的公布,在京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已经开始成为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头等大事,关于在京随迁子女的教育研究也必须视为国计民生这一重大问题的一部分.

一、在京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速度的逐渐加快,商务经济工作区域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部分进城务工、经商者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其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据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为47.8万人,创历史新高,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4.4万人.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约33.9万人.

但是,随迁子女所面临的入学、升学问题却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一些当地学校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入学校学习或者要收取高昂的借读费用,而对于随迁家庭来说面临各种条件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些学校环境差,安全设施简陋,教育教学质量低的学校来解决孩子的升学问题.在这样的学校,我们很难保证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这些学校缺乏规范的管理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也容易引起各种安全事故并且无法让在校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在京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现行依附于户籍的高招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2011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所在地乔迁到异地参加工作或者生活,在北京非京籍的常住居民,占常住人口的35.9%,[1]上海的这一比例略高于北京[2],深圳的这一比率却高达了77%[3].在大城市发展情况下,很多城市新移民不再愿意返回原籍,因为在这里他们的事业、交际圈、家庭、不动产都已经扎下根.但作为大城市的新居民,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却无法享受与当地居民相同的社会权利,其中表现最为严重的是新移民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中,考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但是全国的教材和高考试卷不统一,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城市新移民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即使孩子跟着父母到父母所居住城市就读也只能是到初中阶段,最终还是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2.教育资源问题

随迁子女跟随父母来到新的城市后会给居住地教育资源带来压力.人口输入地政府承担新移民子女的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市的非户籍常住居民是704.5万人.根据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的“2006年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流动人口的平均户规模为2.28人.两者相除,可粗略得出北京市共有流动人口家庭309万户.又知其中“单人未婚”的家庭户占15.6%[4],排除这部分,并忽略离异、丧偶等不足1%的情况,得知已婚的家庭为260.8万户.

新华网北京2013年3月7日电(记者徐洪长)“异地高考”成为今年期间的一个热议话题,反映出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硬骨头”之一,就地参加高考能否让广大农民工随迁子女共享教育公平阳光,考验着改革设计者的智慧,备受社会关注.[5]

三、解决在京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措施

1.在京随迁子女户籍方面采取的措施

(1)父母任意一方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一年以上,子女可以选择在父母居住地就近入学,接受平等教育.

(2)以居住地的学籍信息和学校证明为准,在经常居住地上学一年以上(教育落后的地方可以放宽到3年,北京、上海等地区可以放宽到5年),这样就可以在居住地参加中考、高考.

2.在北京教育体制方面采取的措施

(1)实现均衡教育.要均衡教育能力,因为只有解决了一个城市的教育不均衡现象,才能杜绝择校风的发生,这样也可以给学生和家长减轻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这个问题是在城市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只要教育行政部门下决心解决,还是可以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解决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把中小学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所有公立学校都尽可能实现平等,包括教学设施的平等和师资力量的平等,教师应当在各学校间定期轮换,私立学校政府不拨款.严格遵照居住地就近入学,跨区域的则需要获得批准并且缴纳较高的费用.

(2)解决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第一,统一办学条件.政府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应得到有力保障.第二,师资的均衡化.教师队伍的不均衡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第三,生源的均衡化.短期内来看,如果较为平等地分配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可以遏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风气,改善教育能力薄弱的初中生源.第四,完善教育监督机制.为保证教育师资平等,教育行政部门要形成关于教师流动、教师招聘任用等重大问题的公正听证协商制度,扩大社会对教育平等进展状况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教育均衡确实有很大阻力,因为历史已经形成了某些著名的重点中学.目前北京市政府采取的教育均衡政策主要是“填谷”而不“削峰”,即提高落后学校教育水平,不削弱优势教育资源集中的学校,这样虽然也会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根本消除校际之间巨大差异,不能根本遏制择校风.因此,推动教育均衡,需要教育部门下更大的决心,在行政主导的国家背景下,相信教育行政部门只要有决心,完全可以推行教育均衡,社会也会广泛支持,障碍完全可以克服.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还是存在一定难度,这主要涉及到人口问题、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是不可解决的,这需要我们教育部门谨慎处理,但我们仍然要说,子女随父母生活和接受教育,是纳税人的天然权利,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是时候了.一项好的政策要取得理想成效,执行环节至关重要.不管是异地高考改革方案,还是高等教育机会补偿机制,执行过程必须严格体现政策初衷.因为公众最担心的是出现高考加分一样的“跑偏”,出现暗箱操作和新的不公.我们相信,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加强监管,透明公开,接受监督,必能打消公众疑虑,在执行中进一步完善政策.

【参考文献】

[1]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2]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3]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4]张雷,张茂充.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诱因及策略――以山东省为例[A].中国教育学刊,2010(1)5-7.

[5].新华社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