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学生工程教育概述

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03 浏览:155527

[摘 要 ] 工程教育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对工科类大学生工程教育是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国外工程理论教育研究已较为成熟,尤其是美国和德国;国内有关研究尚处于启蒙阶段,较多研究为工程教育的教学实践方法.当前国内工科类大学在工程教育课程上存在:宏观上,国内工程教育主要表现学科划分不恰当和缺乏系统教育体系;微观上,国内工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适合国内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成果评价方法的问题.

[关 键 词 ] 工程教育;工程项目;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8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工程项目不断涌现,且逐渐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综合化和社会化等发展趋势.工程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主要途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1].工程建设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决策、运行和实施管理中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问题,如政治、法律、文化和自然生态等诸多领域.工程建设中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不同技术的结合发挥,并且由于社会群体的参与和利益、成本及风险分配问题的出现,使得工程建设中无处不在地渗透着人类价值.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师不但要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使其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判断,还需具有与工程相关的准则和道知识,以确保其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身的职业职责、正确的理解其不同怎么写作对象的利益和解决各个责任之间的矛盾[2-3].

为了使工程师能够达到当代工程建设对其提出的新要求,最佳选择是从工科大学生开始进行工程教育.工程教育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者交叉的新学科,其目的在于树立工科大学生在以后从事工程建设中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以道德标准对待工程建设活动的自我习惯,并提升相应的行为能力[4].然而长期以来工科类大学在教育过程中普遍的重理轻文,缺乏工程理论教育,学生自我定位于应用工程,忽视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至于从道德角度来审视工程建设更是无从说起.因此,我国的工科大学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开展对工程问题的相关研究,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具有工程社会评价和道德评价的能力.

工程教育兴起于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程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我国工程教育则起步较晚开始于最近二十年,发展较为落后,与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 美国工程教育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工程教育建立的基础具有多元化背景,必须建立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教育基础,以消除多种文化相互冲击对工程教育的不利影响.因此,美国工程教育重视一般素质培养,并对此制定了详尽的标准[5].

工程学家M. Dids对其学生介绍了工程教育的预期目的,并得到了美国工程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将其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点:① 增加学生的道德灵敏性;② 提升学生的工程识判能力;③ 加强学生对行业行为标准的认识;④ 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美国工程教育以工程师为主要研究对象

向学生讲授,使之明确工程师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工程师的行业行为准则和正确认识到工程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工程教育中,向学生阐述在现在项目工程中工程师的社会责任高于其对雇主忠诚责任的这种变化,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工程师对社会、工程行业和其他工程相关对象的责任,如环境生态.

具体的教育实施方式,通常采用学老师或哲学老师与工科老师组成教育小组,共同对学生进行授课;课堂方式采用类似于MBA的案例教育模式,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工程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应用.教育形式以老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型体验式教学和学生自学三种途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工程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2. 德国工程教育

与美国移民国家不同,德国自身历史悠久社会文化以严谨著称世界,因此其工程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均与注重工程实践教育及一般工程原则的美式教育不同.德国工程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对工程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更加深层次的角度上探讨工程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工程教育的原则.

德国工程教育的方法,除了兼有美国课堂教授团队及学生互动情景式教育外,还重视社会环境对工程师的工程教育和推广,其通过工程技术教育和技术的相互推动来促进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工程师协会在工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也是相当重要,以其为主导推进的社会继续教育模式是德国工程教育的一大显著特点.

此外,德国工程师协会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持编写了工程技术评估的指导方针,其中包括了对技术和经济的效益、公众利益、工程安全、环境生态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内容[6],并在1991 年政府将其作为工程师职业活动规范在全国范围推广.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对于工程教育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浙江大学董晓燕以其《美国工程教育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开启了国内对于工程教育研究的先河,随后国内各高等院校诸多学者对工程教育的本质、重要性和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对当代工程建设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工程教育对于国内现代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尤其是国内工科大学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教育理念,同时认为随着社会成员价值观念选择多元化的转变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工程教育必将不断向前发展. 许多学者对工程教育适合于国内工科大学的教学模式和途径进行了研究,王进[7]借鉴国外工程教育的实现模式,提出了适合国内教学的两种教育模式:一是教师独立授课、有序有层次的系统教学;二是结合学生的横向贯通、深度结合.其第一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为工程教育属于新型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传统工程类学科和人文学科均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完全覆盖,因此必须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开设常规化、正规化的工程教育课程;其第二种教育模式的具体形式是通过将工程内容融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类公共课程,和结合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生产实践环节植入工程问题.刘建军[8]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对工程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三种教育途径:纳入始业教育教学内容当中、开设工程教育选修课、在专业课基础上进行工程教育.对于工程教育的实施途径,刘绍春[9]还提出了另外两种途径:一是根据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工程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工程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二是学校提供条件安排学生到实际工程项目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使其获得工程问题的第一感受,从而更加具体、生动地理解工程教育当中的各个内容,和对其中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思考.

还有一些学者对工程教育理论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龙翔[10]根据工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提出当代工程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基本的素质:意识、规范和决策,其中意识是动机和行为的思想基础,规范是判断和去向的标准,决策则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与此相对应的其认为在工科类大学工程教育当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加强其工程意识、培养其工程规范和提升其工程决策能力.段新明[11]认为国内工程教育在价值标准上过于模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介此其提出了工程教育的价值谱系构成:自然、商谈和责任,其中自然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商谈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责任则是指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三、国内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内有关工程教育的研

究起步较晚,虽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成存在一些问题.

从宏观上国内工程教育看主要表现学科划分不恰当和缺乏系统教育体系,国内多数院校将工程教育分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削弱了与工程专业学科的联系,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教学大纲和国内自主完成的教育资料,使得在实际教育过程与工程专业学科不能恰当衔接,教学内容理论化、工程案例国外化,不能有效的解决国内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

从微观上看国内工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适合国内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成果评价方法.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教育和思想灌输为主,缺乏对于工程案例的情景式互动讨论,尽管此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工程教育相关知识,但缺少了学生对工程认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未来实际解决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