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创造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89 浏览:105622

摘 要 创造教育是对教育对象实施为其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 键 词创造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已经跨入纪元年的第二个千年,这是一个激剧变革的社会,是以创造为特征的时代.面对着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人们对创造教育的谈论日益多了起来.所谓创造教育,是依据创造学的原理,采用一定的方法,指导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型教育.现代创造教育,主要实施开发创造力的教育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育,以培养现代创造型人才.从普通教育的基础教育特点的角度来说,创造教育是对教育对象实施为其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广义地说,凡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精神,增长创造的才干,训练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造教育.

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更新教育观念

进行创造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学关系的认识上,在教育手段、途径的认识上都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否则,“创造教育”是无法实施的.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一直把学生看作教育的被动承受着,由教师来精心雕塑.学生是可塑之物,教师是雕塑家.在教育学的关系上,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把教学过程仅仅看成知识的授受过程,忽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培养、思维的启迪、方法的掌握.


2端正对学生的认识

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创造教育,就要端正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把学生从“视为物”到“视为人”,即认识到学生是具有思维能动性强的人,把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看成师生双方努力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与学的过程从单纯传授端正到双方交流、启发引导的认识上来.传授知识当然不可缺少,但是传授知识的目的,却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获得知识的方法、手段,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法国当代数学家凯奇在访华时,有人问他:“您怎样指导您的学生?”他说:“我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森林,森林里有猎物,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凯奇先生的话形象而深刻地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

3创设创造教育的教学环境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同学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创造成果给予适当奖励,即使是尚未成熟的创造性设想,也要积极支持,努力保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饭厅等公共场所书写宣传创造的标语,介绍有创造精神的人物事迹,形成激励创造的环境.同时,坚持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自知、自思、自创、自理、自评为主线的教学的方法.教师与学校编写有关教材,每周设一节以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为主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专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突破创造教育教学模式

进行创造教育,必须突破创造教育教学模式.创造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授受形式.学校的一切安排,充分保证了教师的知识传授、道理的讲解和学生的聆听.学生用以自学,用以实践,用以进行创造尝试,用以自由娱乐的时间却没有保证,即使偶有走出校园的活动,也是在严格组织下进行的.更有一种理论强调学校要占领学生的一切时空阵地,似乎只有这样,学校才算对学生负起了教育职责,把一切可以自由发展情趣、思维任意驰骋、想象无拘无束、创造尝试得以进行的时空都剥夺了.学生成为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还谈何创造力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人类通过观察自然去改造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立足于大自然.我们目前对科技的观察以及在科技方面的创造大部分来源于实验室.其实,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第一线去观察也很有必要,至少可以知道我国科技水平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情况,知道科技创造对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有的学校举行春游或秋游活动也很不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适应大自然的能力,组织学生去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旅游,让孩子开阔眼界,引导孩子融入自然,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创造意识,提高其创造能力.

6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信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提时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爱刨根问底地问个不停,进入课堂,教师就要把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留住,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并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和思考,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可以是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7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

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这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它要求教师在系统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激励学生大胆进行发散思维,不满足现有的结论,组织学生间的互相激励;还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设与具体问题相类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或者把教学和试验结合起来,通过试验探讨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等.

8开展创造活动

创造性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创造性的思考方法,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用和创造.这既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正确途径,又是对创造思维的直接训练.如开设创造课程,组织发明小组及各类型的兴趣小组等.安排专门时间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创造发明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得到锻炼.这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近的支撑点,使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开发学生潜能的创造性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也将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