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06 浏览:131875

内容摘 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非常注重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区别于以往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主动创造性,注重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在素质教育这个背景下,对教育的各方面各层次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文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从素质教育与文学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应试教育的成因和表现,并且重点分析了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下,中小学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式.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 文学教育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概念及区别阐释

最早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曾说过,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到全面的素质教育上来.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晰,对于素质教育下,应该怎样实施各方面的教育,即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是很明了.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探讨,反思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结合国内外教育的优势长处,大致有了一个认识较为一致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对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内在素质,即对世界、外在环境、人生的看法意义,包括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也即学生对于美的欣赏,心态的培养.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则是忽略学生个性成长及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切以升学为目的,完全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纯粹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目前中小学文学教育现状分析

语文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不仅应该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交流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文化构成和人格的培养,以减少和避免当今社会越来越严重的人性扭曲、物欲泛滥、精神迷失、人文关怀淡薄和行为方式失范等日趋严重的问题.

在目前应试教育还广泛存在的情况下,文学教育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中小学语文教育过于重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忽视对学生人文性和审美性基本特征文学教育.在平常的课堂上,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目的,偏重于对知识和认知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忽略学生对文学情感能力的把握,忽略了对教师和学生个体情感素养的培养,形成了重技术、轻情感,重理性、轻人文关怀,重分析、轻领悟的不良方向.这种教育方式把本来充满自然美、人性美的幽默趣味的文学作品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段落分析、段落大意总结、文章主题分析、中心思想的总结以及课后习题的练习背诵,这一切都是为了一张试卷,为了一个分数.

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文学教育的要求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同的地方也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国家也适时出台了新课标.与往常不同,新课标注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组织课程教学.具体到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教材内容的编写、教师的备课、课堂的组织教学以及课后的反思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一系列的变革.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分析的培养,并且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这种方式可以看出来,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语文教学观念,更新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才能适应新的需要.

(一)新课改视野下语文教学的要求

1.文学教学观念的更新.

首先语文学科应该淡化工具性注重人文性.传统的教学已经过于重视对语文学科工具性、技能性的强调,无论是在学科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制定上都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所以,新课改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为主要目的提升到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经过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训练,学生进入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帮助他们解决“人之所以为人”之类关于人文思考的问题.文学的教育是情感和审美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在生活学习中去向“美”看齐,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情感得以净化、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智慧得以启迪、修养得以质变.

其次要强调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包括学生语文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字词句、段篇章的分析能力的掌握,而应该转变为对语言积累语感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对学生文化素养、人生价值观态度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也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要.

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进行联想想象,与作家进行对话,进一步思考关于人生、生活、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价值观.


2.对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做出了进一步的尝试,但是,既然是改革就有很多不确定性,反映到教学中,就是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教学目标不确定,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呈现多元性不确定性.教学内容不确定,就是在新课改中,教学内容教材上,已经不局限于教材所选的课文,而是更加注重于学生课外的阅读,这也是重要的内容.教学方式的不确定,就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必须改变,而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设置就应该围绕学生学习这个主题,自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评价上,评价标准的取向,对于文学教育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改变传统的唯分数重的取向,而改为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教师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下,就更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课前教学方案的设计备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以及课后组织教学效果的上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教师应该从“导师”和领导者的角色定位转化成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合作者.

同时,教师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角色的转变.现代社会,学生的个体自主性越来越强,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开展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先进的媒介来为自己的教学怎么写作.现代网络越来越发达,教师应该抓紧时间,利用一切可能来抓紧充电,补充知识.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

文学作品具有以情感人、饱含美学的特点,对于处于人生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学教育对学生人生、审美、人文性培养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文学教育应该适应现实时代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熏陶,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人格得以提升.举例来说,诗歌作为一种饱含作者感情,体现自然美或者人性美或者对于人生境界、历史沧桑的艺术形式,如果能充分利用,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来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加深对古代诗人情感、美育的认识接受,那么对于学生的人文情感、审美情操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养成都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文学教育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在布置审美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境界的过程,发挥着一种非常重要的相似度检测作用.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放弃那种一成不变无动于衷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法、教学语言、板书设计、以及师生之间双边互动方面应该刻意多加研究,争取能积极利用各种加强学生人文感培养学生审美感审美能力的机会.

文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扩大视野,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标语等各种文学信息走近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社区、社会,去学习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这对于学生体会社会,培养审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与展望

新世纪已经十年有余,素质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依然还有诸多的问题,但是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文学教育在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深受认同的.文学教育不仅应该承担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交流技巧,使学生能娴熟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艺术的表现个体生命的各种见解,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这种载体,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内在的全面的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