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62 浏览:933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10-01

无论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二十一世纪,针对"应试教育"之弊端,应更新教学思想,实行科学评价.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普遍性、发展性等多种特征.作为实现中小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的数学教育,在认识上,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应该如何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实践上,应如何来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将之运用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1.素质教育主张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下,广泛的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的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

1.1 在思想上,要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教学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2 从过程来看,数学教学首先是一个学生认识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形成和明确概念,可利用变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概括,培养学生准确概括的思维能力.随后让学生联系填空,根据适当的标准用二分法将空间直线分类.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在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它与选择性、淘汰性的"应试教育""英才教育"是背道而驰.我国的数学教育实际结果总是存在一部分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所谓"数学差生".而从理论上讲,没有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诸如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各方面之不同是必然存在的.因此,要求教师区别的对待,对学生要分层次,按不同层次要求学生.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区别,所有学生有一个基本教学内容范围,然后对优等生适当加深加宽.

针对水平不一的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更加讲究.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是较好的选择.与此同时加强学习指导、心理辅导乃至生活指导.比如,对"学不会才不学"的学生,对症下药,减轻思想负担,缺乏自信心,积极开导;学习方法不当,及时调整;思维水平低,强化训练;心理不健康,抓紧治疗.以上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举足轻重.

3.针对"应试教育"一切为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素质教育强调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

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做人,还要教学生生存.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发展.

为了适应上述理论,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便是在不搞繁琐的思想说教和不提空洞的政治口号的情况下,以数学教材固有的育德因素为载体,通过教师自身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

思想情感教育可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3.1 介绍我国的数学史、数学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今数学家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困难的无畏精神,对治学的科学态度,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体现了他们深层的爱国热忱.

3.2 通过数学教学中的例题、练习题及自编题,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社会主义.实际上,在方程、函数及其它一些教材中,编者颇费匠心的安排了许多材料和题目,在课上可以用来作时间的纵向和空间横向比较.

3.3 揭示数学自身内在的辩证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反映对立统一的内容,充溢在中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如指数与对数,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函数与反函数,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直线与曲线,充分与必要,分析与综合等

在高中数学中,利用适当的时机,减轻他们相互依存,让学生体会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思想.

4. "应试教育"一切为了考试,而素质教育不管考什么,如何考

提供给学生的是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的生活、工作,进一步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素质教育把考试看作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把选拔性作为考试唯一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呢?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两个方面.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没有脱离具体知识的思想方法,也没有不包含任何思想方法的知识,一切数学能力都是通过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程度的形式而外显的.

5.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又决定素质教育具有普遍性

5.1 作为"为人生做准备"的数学教育,必将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和数学意识的培养.由于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具有简明、确切等多种特点.于是平时教学时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培养和使用.为学生提供将来更好的工作和生存的一种工具.

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意识表现为用数学的观点或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倾向或自觉意识.比如"鱼价问题"、"粮食问题"、汽车本身的损耗(折旧)、汽油的消耗、养路、保险、驾驶员的劳务费等.还有是否满载,是否计算往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众多的因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但这些问题背景更加贴近生活,就是让学生能领会并建模的数学问题.

数学语言的教学,可以说一直停留在模仿的水平上,而没有让学生广泛地去使用数学语言.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思想用数学语言去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广泛交流.数学语言有其规范性的一面,同时从用的角度,它又有灵活性、随意性的一面,用数学的过程,实质上首要的是使用数学语言.

5.2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在课程和教学上,就是要选择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寻找数学公理或定理的实际应用,构造数学的实际模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使用数学等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