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义务教育困境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61 浏览:18451

[提要] 中国的农村教育规模较大,投入严重不足,辍学率偏高,教师资源缺乏,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发展严重不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关 键 词 :农村;义务教育;留守儿童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六十年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演进与经验研究》(10BZX06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5日

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农民素质低、劳动者对教育投资积极性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之,探讨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多维视角:农村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齐全,开足课时困难.在尉氏县乡镇中小学,存在一个普遍的怪现象:开课齐全,开课时困难,笔者从乡镇的中小学了解到,小学开设有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思想品德、英语等,高年级还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许多课仅仅上了几节就上不下去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专门的老师,例如英语,许多小学根本没有专门的英语老师,只能由学校出资,让部分老师去学习,回来传授给学生.如此现学现卖,如何能够适应小学教育的需求.有时学校没有可以教英语的老师时,英语课就干脆不上.还有计算机课,部分学校也只上了几节就不上了.没有专门的老师,没有齐全的教学设备,尽管开课十分齐全,但要想将所有的课程落实到教学中来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二)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多数的初级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设施欠缺、教师素质偏低以及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等众多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仅仅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却不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多数情况下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使得学生仅能够应付期中、期末考试,却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又如何实现自己的动手操作.此外,农村教学中老师很少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这种“死听课”、“死学习”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和想象,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留守儿童教育堪忧.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劳务经济的产生,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然而其后代就要由年老的祖父母照顾.在“隔辈人”相处的过程中,由于代沟较大,老年人除了照顾留守儿童基本的生活起居外,很少能在其他方面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得到正常的关爱、保护、教育和引导而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的现象已不在少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四)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在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较重,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生长与发育.据调查以尉氏县某小学为例,课时最少的小学一周课时也在30节课以上,中学生甚至达到一周47节课(包括早读和晚自习).虽然国家有所规定,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减负”,但沉重的升学压力仍是压在中小学生心中的一块巨石,许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不得不额外补课,许多学生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期盼,也希望学校能多补一些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此沉重的学习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也是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农村辍学现象严重.通过2011~2012学年尉氏县中小学报告报表显示,辍学现象在小学较少、只占0.01%.在普通中学要相对高一些,达到1.5%.这其中有几个原因:1、“两免一补”的实施卸下了农民身上的负担,更多的家长情愿送自己的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并且孩子年龄较小,也不能增加多少劳动力.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不可能像小学生那样无忧无虑,他们肩上所承受的担子要重得多,因此更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2、观念问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读书“无用论”也只是极少数的现象,特别是小学,大部分的家长认为读书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虽不是唯一出路,但是最有用的出路.而在中学,一些家庭由于家庭困难,而部分家长对“义务教育”认识不深,认为只要供孩子读完初三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并且孩子已经长大,可以担一部分劳力,这导致了许多中学生初中毕业,有的甚至只读了一两年就走上了打工之路.

二、成因机理:农村教育发展不足原因分析

(一)根本原因:农村人口多,农民就业不足.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导致农业低效率,导致农民贫困,也影响了农村稳定,形成了农村教育问题的恶性循环.因此,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就成了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这种症结势必成为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问题,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本质核心问题.随着九十年代后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强化了农村学校的升学主义倾向,使农民忽略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下降,农村辍学现象增加.在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农村教育问题凸显.

(二)体制原因: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缺陷.我国目前对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市县及其以下基层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负有主要管理责任.义务教育公共经费基本由市县及以下基层地方政府负担,和省级财政除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给予辅助性的专项补助外,几乎不对义务教育投资负有其他责任.在现行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中,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共经费87%左右由基层地方政府负担.所以,农村教育面临着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学校软硬件条件差;农村教师队伍分布不合理;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教师素质偏低,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非所学等现象普遍;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三)直接原因: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现在我国的教材相对比较统一,而且教育内容多以“高考教育”为重点,对于大部分无法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来说,现在的教育内容大多是“没有用的”.现在的许多中小学仍存在着重智轻体、德的情况.表现在课程方面,就是重视数学、语文等“主科”而忽略英语、艺术等“副科”,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据了解,许多中小学虽然开设有课外活动课,但真正落实的学校寥寥无几,特别是中学,学生负担较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课外活动.这种情况造成了空学文化知识,而忽视社会实践. (四)重要原因:财政、人事和教育部门意见不一,使农村教师队伍不健全.一是因为缺编,不得不拔高使用教师,使大批在低学段的优秀教师成为高一学段的不合格教师.根据有关调研,目前第一学历大专生在高中、中师生在初中、老民办教师在小学挑大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二是因为教师待遇不高以及事实上的“岗位终身制”,使优秀教师流动加剧.据有关资料反映,尉氏县骨干教师外流已经达到100多人;三是城乡师资配置倒挂.按照2001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河南省规定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5,而城市小学为1∶22.5,单班小学不单列,使本来就缺少教师的农村更是雪上加霜.

三、现实指向:加强农村教育的实践路径

农村教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又有农村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对此我们必须做出理性的思考、准确的判断.因此,面对当前的农村教育,既要看到有其合理性,又要加速教育对策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当代农村教育,笔者做了以下反思:

(一)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教师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贫困地区尤为严重,因而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多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绝大多数地区,仍是升学机制起主导作用,形成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了为当地经济发展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上,缺乏地方特色,脱离当地生活与建设的需要,使教育失去个人与社会的相似度检测作用,相应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是学科中心主义的学历教育和培养严重脱离农村实际,只是围绕学科知识和结构提出素质条件.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需要和农村教师的特点,对农村教师的素质要求除了思想政治、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外,应重点放在文化知识和乡土文化、农村应用技术方面.文化知识方面,主要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这是基本素质要求.在这个领域,农村教师尤显不足,多数人属经验型的.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必须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应当调整学历教育改革和教育法规课程,让广大教师熟悉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熟悉农村教育改革内容、方向及发展趋势,知道什么是“燎原计划”、“丰收计划”、“星火计划”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熟悉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现状和改革方向;其次,在学习研究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本省教材的同时,选学适合本地特点的乡土教材,真正掌握本乡、本土的自然、地理、历史知识.为此,要加强教师培训.

(二)端正办学思想,降低辍学率.首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教育使群众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受完初级中等教育是现阶段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让适龄儿童、少年中途辍学打工或帮助家庭从事劳动是忽视整个社会与家庭长远利益的一种短期行为.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做好制止学生辍学的工作;其次,要严禁乱收费的行为.学校收费要按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收取.现在虽然实行减免杂费的政策,但还有部分学校收取资料费,报纸费.集资办学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的组成部分,方向是正确的,也是法律允许的,但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要求过急和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标准,如果因此而造成学生辍学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最后,要改革我们现行的初等教育,这是解决农村学生辍学的关键.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对学生进行职业预备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实行分流教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辅导和帮助等.同时,要把辍学问题管理制度化,加强管理.

(三)正确树立农村教育价值观念.鉴于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辍学现象,农村教育要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保障教育质量.然而,对于落后的农村教育而言,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改变以升学为唯一取向的教育目的,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学生自身生命的健全成长,使得农村教育培养出的孩子无论是留守农村还是走出农村,到城市发展,都能打开局面,即“走得出,守得住”.同时要加强与农村生活联系的教育,注重对农村改造与建设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农村教学质量.针对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支教”、“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等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另一方面尽可能为大部分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通过组织教师到优秀地区参观学习和进修等途径,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此外,通过建立校内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进一步保证校园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实现城乡教育差别的逐步减小.

(五)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大农村教育投资,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的正常运转.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课改专项经费,实现校园办学设施的改善、教师队伍的培训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多种项目的完善;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由于城乡教师待遇不公引起的负激励现象.因此,把提高农村教育投入和教师待遇水平作为农村教育的投资重点,对改善农村地区教学环境和教师生存环境以及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六)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需要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协调统一的机能,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对于学校而言,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整情绪,通过挫折教育、意志锻炼等使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弥补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的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娥.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6.

[2]梅学利,樊磊,蒋丰收.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

[3]王建彬.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出路的探讨[J].农村教育,2006.7.

[4]李水山.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3.1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