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479 浏览:131671

艺术设计教育涵盖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融艺术审美性和科学技术性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一般注重和科学的联系,积极与高新技术进行对话,却往往忽略了与人文科学知识的沟通与融合,使得教育中的人文价值的缺失,导致不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之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特殊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这和人文性并不矛盾.人文性包括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素养等,关键是对人文精神的把握.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洞察人生,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寻类命运的归宿与出路.它包括人类不断完善自我,追求真善美,怀有同情与怜悯之心等.这些正是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不能忽视的内容.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断变革与进步,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由于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强调工具理性与科学理性,导致教学内容与教育观念中弥漫着浓厚的实用主义与物质主义.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人们一味追求实用价值,而那些缺乏实用性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学科,则被认为毫无价值,受到冷落.一般而言,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课堂内外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人们热衷于各种实用课程与短线专业,而毫不关心学术价值与人文精神.正是在实用主义与工具理性思想的推动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正在不断走向异化,一步步演变成纯粹的职业教育培训.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将单纯的训练方法与技能学习视为作坊式的美术学习,并对此表示强烈的质疑与反对.他认为首先要积累知识,然后在深厚素养的基础上来提高技巧.米开朗基罗对此也表示赞同,指出“艺术家是用大脑而不是手作画”.而在中国的绘画中,人的独立人格与高尚品德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古代绘画哲学中,“道”是最高境界.画家注重自我的品德修养,经常对学生进行考验和教诲.他们以梅兰竹菊、山川大河“比德”,认为画品如人品,画如其人,并以“为人师表”、“问行高直”的道德品质来衡量画品等第、绘画高低的标准,使为人之道与画法、画理融为一体.多年之后,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却从重视人文传统逐步朝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发展,确实值得反思.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当然不能否认设计本体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但在现代社会,艺术设计不应只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文化.可以说,艺术设计是人类文化的缩影,是人类文明高容量的载体.它不仅涉及到艺术产品的设计,而且包含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设计.因此,独立人格与高尚品德的培养对艺术设计人员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各国都将理论课学习视为基础.例如,在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学生要完成136学分才能毕业,其中理论课有45学分,可见对理论教育的是非常重视的.理论课的不仅传授给学生艺术设计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有思想境界,了解社会与市场经济的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与纯美术不同,融艺术、科学技术与经济于一体.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应培养视野宽广的复合型人才,应拥有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系统处理能力与创造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积累与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素养是密不可分的.应当正确的、能动的地看待专业知识、基础文化和存在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以知识传授来代替培养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要认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都是实现创造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上,应以艺术设计素质教育为主,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为辅,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素质与审美能力.在艺术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进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在设置“设计欣赏”、“设计思维”、“现代设计简史”、“设计程序与方法”等课程的同时,还应提供诸如书法、国画、民间美术之类的选修课,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力.此外,涵盖文艺学、哲学、文化学、历史学、学、考古学等多种知识在内的人文学科教育,对艺术设计人员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人文导向与价值导向,关系到民族艺术精神的弘扬,关系到民族艺术创造力、生命力、凝聚力的升华.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如果人文学科得不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将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衰退的开始,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庸俗不堪.

在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中,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也就是团体合作的能力.艺术设计学科的框架结构包含有分支领域的边缘性质,在与其它学科横向联系交叉而形成的体系中得以体现,其自身又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之中,造就了更加多元化的分支学科领域.与他人合作是艺术设计人员必备的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门类越来越细化,个体不能掌握过多学科门类的知识,只能通过不同专业的人员互相协作,才能使高质量的艺术设计具备前提与保障.例如,哈佛大学规定同系的学生不能集中住在同一栋楼里,必须完全分散开来,混合编组.通过这种方式,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沟通,了解许多新奇的事物,从而构建宽阔的知识结构.这种教育思路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艺术设计领域本身就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精神与物质、应用与审美融合的交叉性学科.如果总是以传统的方式将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技能的狭小范围里,将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要和世界设计潮流接轨,艺术设计教育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注重才情、学养、志向的结合,其目的不是为了生产单纯的设计机器,而是培养通晓艺术理论、掌握设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不断发展创新,改革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弊端,形成良性的循环,构建良好的机制,拓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空间,开拓创新艺术设计事业.通过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推进我国艺术设计市场与世界接轨,促进我国艺术设计语言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是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模式或文化特质,蕴含着积极的、可持续的、合理的精神内涵.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无法脱离人文教育的根基,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精神内涵,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人文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前提,一个国家的艺术设计的发展必须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力求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通过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构建全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才能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必须注重人文学科的教学,加强人文精神的研究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建设,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以新的姿态、新的文化意义在国际艺术设计教育舞台中展现时代的风采.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人才,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教育,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王东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