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育话提高教育效率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56 浏览:80445

摘 要: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巧用教育谈话,还学生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

关 键 词 :教育谈话;心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6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喊出,很多地方“心罚” 渐渐代替“体罚”,使学生的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甚至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弃学、逃学、违法犯罪等现象.基于“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巧用教育谈话,还学生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

近期,某学校实施了学生评老师的评价方案,结果是,劳心劳力的班主任得分最低,其次是管得多的中英数老师,得分最高的是那些不怎么管,也不布置作业的老师!这是我们教师的失职,是教育的悲哀!归根结底,却是“心罚”的结果,是不会善用教育谈话的结果.心罚通常是指教师对那些成绩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采取横加指责、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恐吓威胁、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实施心理惩罚.

“像猪一样笨”、“屡教不改,不如回老家耕田算了”、“再这样下去,你就坐到最后去.”等等冷嘲热讽式的批评教育正在中小学中时刻上演着.这样的语言一旦成了教育的主旋律,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自重、自信都会慢慢地坍塌,人情、热情和就会渐渐被失落、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湮没,从而失去追求上进的自信心.于是,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学习更不刻苦,行动更我行我素,甚至形成好说谎,易冲动,攻击性强等不良人格;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智失常,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弃学、逃学、违法犯罪、等严重恶果.“哀莫大于心死”.无论“心罚”的实施动机、形成怎样,都会在学生们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这些尖刻甚至毒辣的语言,简直令人想去死!”这是某小学生的告白!多么可怕的念头!可见,现代教育中的“心罚”,已经成了学生们无情的杀手.

为了学生,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应该的,即使态度严厉点,也无可厚非.但图一时的口快,伤及学生的自尊,再想重新树立,可就事倍功半了.实施“心罚”的老师或许会说“嘲笑、指责是让他清醒;“冷处理”是让他反省等等,甚至有些老师还常常苦叹:“你们怎么不懂我的心?”“你知道我在爱你吗”,可学生偏偏就不懂老师的心.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也曾心罚过学生,但当我看到学生的“转变”时,我后悔了.“横加指责、讽刺挖苦”不是造就学生的自卑就是把学生推向班级的对立面,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孤立冷落”可能让学生的“努力”变性为出格的、带破坏性的行为,甚至交上社会不良青年,变成真正的“坏学生”;“恐吓威胁”会使幼小的心灵被伤害,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变得自暴自弃.学生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的行为大多都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而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感情.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一线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完善人格.本人从学生心理出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有效的尝试.

1.带着尊重、信任、关心,用理解、宽容、期待的态度去批评犯错的学生.

2.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批评犯错的学生.

3、带着表扬和鼓励去批评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的学生.“教育是一种等待”,学生的困难和缺陷不是短时间造成的,也不可能一两天内就能改正.所以,当教师向学生提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要求时,就要用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加以方法上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和鼓足克服缺点的勇气,在他们出现闪光点时,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即时即地评价,让学生体会到真诚的快乐,懂得赞美与欣赏别人,学会宽容.这样的效果往往胜于直接的批评.

4、加强道德教育,拒绝使用“心罚”语言.一位老师气愤愤地跟我诉苦说,现在的学生越高年级品德越差.讲台处用剩的粉笔被踩得满地都是,找了轮值的两位女生让她们课后帮忙清扫一下,其中一位女生回应说“又不是我扔的,也不是我踩的,干吗要我清洁.”此情此景,能说不是教育的悲哀吗?能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吗?这是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学生在“心罚”环境下的必然结果!一位老师说过:“你在怒骂一个学生的同时,也教会了其他学生怒骂的语言”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自己要慎言,还应该教育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不要挖苦、嘲笑、讽刺,避免伤害他人.

5、树立德育与成绩是相辅相成的观念.迫于当前评价体系的无奈,许多教师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认同“成绩就是硬道理”,于是各种“为了学生”的心罚不断上演,师生关系日益紧张.“心罚”主观的愿望是好的,然而客观结果却事与愿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心情舒畅的进行学习,同时激发出自身学习潜能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6、充分应用学生评价.要想教育好每个学生,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学生互动评价或组织学生成立有优等生、学困生组成的“帮扶”小组,使学生在在集体中相互约束,自我加压、解困,取长补短,增强团结合作、交流互动意识,形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最大程度地杜绝“心罚”可能发生的比率.

总之.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这种监督其实正是每个孩子对老师默默无声的考验.教师们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告别“心罚”,巧用教育谈话,不再让自己的语言伤害了孩子的心,不再让悲剧重演,努力做一个有能力改变孩子一生的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崇高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