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9 浏览:8311

虽然学困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但学困生在整个班级里数量毕竟是有限的.面虽不广但绝不可置之不理,因为他们始终是班里的一份子.虽然他们对于班集体的建设会有暂时的阻碍,但孔圣人曾说过“有教无类”,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学校、对老师的一种信任,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关爱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教育好每个学生.但话说回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复杂艰巨,这更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把握转化的正确原则和技巧,并且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才有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一、转变观念,乐观礼待学困生

优等生很多时候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宠儿,处于优势地位.而学困生则没有这么幸运,容易被忘记或被忽略,在班集体里是处于劣势地位.因而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变,首先就要让教师成为转变学困生的关键.教师只有转变育人的观念,才有可能促使教师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随便放弃某一个学生,才会促使教师主动地关爱每个学生.但刚才讲了,转化学困生绝非易事,必然要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如班级综合评比受影响,有可能让教师失去评优的机会,甚至会让人产生挫败感等.但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学困生对于教师来说同样是一笔不可多得财富.正如高手总喜欢接受高手的挑战一样,高明的教师能经常跟“与众不同”的学生“过过招”,对于自己 “功夫” 的长进大有裨益.经常教“平庸”的学生也许会使教师失去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也许就会一直平庸下去.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的“疑难杂症出名医”一样,转化学困生出名师.所以,教师不妨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困生,把转化学困生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的宝贵资源,在转化过程中使自己的积累不断丰富,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二、信任孩子,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其可爱的一面.他们有的诚信有礼、有的感情丰富,往往在细节处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有的思维灵活点子多,能在关键时刻出奇招助班级取胜等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开放的花,虽然有的可能开放得晚一点,但一样有享受阳光的权利.学困生不正是那开放得晚一点的花朵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学困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发现,是否善于发现.愿意去发现就需要心中有爱.教育是根植于爱的基础上,爱的教育是学生所希望或渴望得到的.事实上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更不可能有学困生的转化.转化学困生的起点就是源于对学生的关爱,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学困生是转化的感情基础,师生的相互的尊重是打通心灵壁垒的钥匙,师生间彼此建立感情是转化工作成功的关键.虽然一开始很大程度上是“热脸庞贴上冷屁股”,但是他们的不领情不应该是转化学困生的障碍,因为对学困生的教育不可能一步登天,需要持之以恒,用真诚的爱去打动他们,打动他们尘封已久的心扉.

三、调整目标,多元评价促发展

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很多的行为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短时间内纠正过来不可能也不现实,往往会有反复.而“反复”正是学困生固有的特征,而这点恰恰是教师最难接受的.一切的努力就因为一次次的反复而化为泡影,懊恼、愤怒、绝望甚至放弃,可以说“反复”是对教师涵养与耐心的真正考验.能在面对学困生一再“反复”之时始终保持耐心的教师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真正懂得了改变一个生命的艰巨性.所以他们允许学困生出现反复,只是他们会想办法尽量减少学困生“反复”的频率,尽量缩短转变教育的进程.那么可以怎样操作呢?就必须是降低要求.因为学困生毕竟和其他学生相比存在不少的差距,就算以一般的要求去要求他们,他们也比较难达到预期目标.与其让他们一次次经历失败,不如先适当地降低要求或细化要求,如:先让优等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而让学困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虽然后者回答的问题层次比前者要低,但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学困生能够有成功的经历,从中体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己原来还是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提高要求,从“是什么”向“为什么”发展,让他们一步步地跟上班集体的步伐.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因为此时的宽容决不等于纵容,只是把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要求,让学困生逐步去实现而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的是要让学困生重新树立信心和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四、树立集体中的自信,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良好的集体氛围、正确的价值观对学困生的转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调动集体的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进步,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优秀学生的需要,更是学困生的需要.教师在积极地辅导教育学困生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营造.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积极倡导鼓励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另外,在学习和生活上,尽可能的向学困生倾斜,多给他们机会去表现,使学困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在班级里的价值,并非如之前自己所想的那样可有可无.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得到有益的影响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极为重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对学生的最大鼓励,它可以成为学生不懈努力的动力.

学困生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教学客体,是教师们无可避免要面对的一个群体.而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同样是珍贵的教学资源,同样是有人格尊严的人.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职业道德和工作职责的双重要求,我们义不容辞.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