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诚信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2 浏览:10035

摘 要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要求,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把“明礼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来要求全体公民.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青少年,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然而现在青少年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很严重.因此,加强青少年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要不断拓宽诚信教育的内涵,促进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紧密结合,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基础文明建设、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培育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共同表彰诚信行为,谴责失信行为,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


关 键 词青少年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诚信是一种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各种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狼来了”的故事频频发生,检测货充斥,谎言盛行,骗人的把戏屡屡得手,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道德水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识之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党和国家更是重拳出击,整顿经济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打击检测冒伪劣,倡导文明新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道德传统,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而这一道德体系的重中之重是诚实和守信.当前,青少年的诚信问题一定程度出现了危机,受到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

1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青少年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1.1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最基础、最重要的方面出发,提出了包括“诚信”在内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保证.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更重要的是它将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当代青少年应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1.2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行为规范.没有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就会失去基本的维系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我国仍处在市场经济初期,诚信观念淡薄,经济交往中背信、违约、坑蒙拐骗等不法行为司空见惯,这不仅使国家和经济组织信誉受损,而且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利影响.青少年作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应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3诚信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合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青少年,只有具备真才实学并诚实守信的毕业生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合格人才.

2青少年诚信教育的一些思考

2.1着力构建诚信社会

(1)加强对全党全民的诚信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诚信素质,要使国民把讲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诚信在中国自古即为修身立国之根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然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诚”就是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不做作,不掩饰.“诚”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是人的道德素质借以体现的重要方面.“信”就是守信,就是一言一行都要遵守自己的诺言,不论对自己和他人,凡是自己承诺的便一定要兑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包括公平交易原则、透明度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互利互惠原则等无不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诚信在欧美法律里,被认为是高于一切的“帝王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就等于犯了弥天大罪.中国加入WTO,就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国际声望;没有诚信,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必须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诚实守信作为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使“诚信就是金质名片,要信仰诚信、践行诚信”深入人心.

(2)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

政府要立即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仅靠自律不行,诚信本身是不能单打独斗的,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不可能建立起诚实信用体系.同时,政府要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和惩戒机制,从司法和执行环节上严格地把这些法律落到实处,使诚信法律规范成为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的实际行动.比如说,对查重、售检测之类的欺诈者,除了规定要给予其经济上的重罚之外,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完善的竞争机制中,诚实的人比诡诈的人更放松,因为诚实的人没羁绊,也不设防,他们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辞令、表情,包括身世来解释自己,因而就更有智力和精力来获得成功,而缺少信用的人就会因为信用危机而被淘汰出局.唯有使欲失信者不敢失信,才会促使其不想失信.否则,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规则缺失、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制裁乏力,势必使失信者和检测冒伪劣尝到甜头,结果会在社会上造成一种“诚信者必吃亏,欺诈者能得利”的普遍心态,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构筑诚信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借助外力的制裁力,使人们从其失信的后果中感受到失去诚信带来的痛苦. 2.2高度重视家庭诚信教育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童心染黑,孩子缺失诚信,这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教育.家长对儿童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家长乃至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都不讲诚信,孩子就跟着撒谎.作为家长,必须要增强垂范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平时,父母自己应该说到做到,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讲诚信,答应孩子的事就要一定想方设法做到.比如父母向孩子许诺,就要努力兑现,让孩子感到诚信对于我们是客观存在的,是活生生的事实,而不是空洞的教条.

2.3学校诚信教育

2.3.1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诚信素质

在校园,诚信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以思想品德修养课等形式进行的,由于学校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尽快在学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把诚实守信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质.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青少年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学校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学校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

2.3.2建立青少年诚信档案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开始建立公民“个人资信制度”,并且开始推出个人“信用”,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青少年“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应该客观记载青少年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活动,从而引导青少年完善自身素质,建立对青少年素质拓展的评价和社会认同机制,也为高校的诚信教育配备现实的教材.同时,青少年是未来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消费群体,诚信档案的建立,将为青少年信用形象提供一个社会化的展示平台,与整个社会的“个人资信制度”相衔接.

2.3.3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要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信念.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素质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这种作用渗透到学生生活各个方面,影响巨大而深远,甚至延伸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事业中去.因为这种作用下的正向群体动势,会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趋向群体认同,自觉不自觉地克服和改变不适应健康环境、不符合诚信标准的行为和习惯.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青少年诚信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