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教育迎国检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95 浏览:129010

县域1919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盛产香稻、脐橙,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仍欠发达.

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3.1亿元,甚至不及毗邻的重庆市渝北区一个月的财政收入.与之对应,辖下却有265所学校,6789多名教职员工,146482名学生,入不敷出,长期依靠转移支付,是典型的“吃饭财政”.

这就是邻水.

全县团地形呈三山两槽导致山区人口分散;师资薄弱且结构性失调,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层次不齐,教改六年成果稀疏;汶川地震后全县C级、D级校舍众多,城区和大镇学校班额普遍在十人、甚至一百人以上.

这也是邻水.

学生勤奋好学,踏实用功,多年来教育教学综合目标考核位居广安市前列.来自成都、重庆、绵阳的高中招生人员纷至沓来,愿以5万元的价码挖走一名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这还是邻水.

更准确的说,邻水教育似乎总是缺少奇迹.邻水人在一块教育洼地中摸索与行进,艰困却少得外界关注,努力却留不住优秀生源.

1997年,邻水通过四川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县”验收,2006年,通过省政府“两基”巩固提高复查验收.2008年,邻水县通过了四川省督导团“两基”工作督导评估.之后,邻水县被抽选为四川省八个三年后将接受国家督导团“两基”视察的迎检县之一.

吃紧的财政收入,困窘的办学条件,薄弱的师资队伍,即便久旱遇甘霖,这样的条件能够带来怎样的迎检成绩呢?

2011年12月,国家督导团单单拎出邻水,给予了四川省全部迎检县中最独特的表扬,同时总结出了邻水教育的五大亮点:教师培训与队伍质量有保障、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化、现代教育手段利用率高、留守儿童帮扶力度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有特色.

这明显不是单纯的政策关注与经费增长便能实现的成果.三年时间,邻水实现了一个穷县办大教育的奇迹.

但是,如果你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这一切又来得是那么自然.

书生局长

中等个子,一身书生气,说话谦谦有礼.他就是邻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骆小平.

骆小平1982年参加工作,一直干教育,从农村学校到城市学校,做过初中老师、高中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副局长等等职务,2009年5月主持教育局工作,有着特殊的教育情结.这样的经历使他经常被称为当地难得一见的“从一线干上来的局长”,总是让教育界同行们感觉很亲切.

然而,骆小平初任局长时,却常常茶饭不香,如临千沟万壑.

让这位迎检局长心中焦虑的并非迎检经费的短促,而是队伍建设的问题.

有两个看似不起眼的故事似乎可以充分说明当时的情况.

2009年8月,邻水县招考城区学校教师,试卷要求应考者列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杂志以及几位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专家,结果,很多老师给不出一个答案,一位老师苦思不得其解,竟然写了一个“魏×生”.

2010年6月,在对全县教师读书活动的问卷中发现,部分教师是被迫性地读书,为了应付学校抽查读书笔记,而有针对性地为自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怎么写作写书的教师比例不大.有一所学校为激发老师的读书热情,规定老师写书的花费可以报销,结果部分教师写的书籍与教育教学毫无关系.

显而易见,邻水教育人是该被“鞭打鞭打”了.

一封“劝读信”

在很多公开场合,骆小平的讲话总是一针见血:我们有些同志不学习、不读书,视野非常狭小.所具有的只是一个学校视野、学区视野,仅能看到学区内的学校.对学区外的学校、校长缺少交流、缺乏了解.这样的视野怎样办学?

——骆小平给出了一个方案:“第一点,要读书.”

言语之间,人们感觉这位迎检局长要有所动作,学校里风传教育局要搞全县范围的教师轮训.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轮训7000名教师,学校分布如此分散,难度不亚于“放卫星”.

“唯有强力推进‘读书工程’,让读书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让自我充电成为其专业成长的强大内需.”骆小平在教育局内部达成了共识.

多少有些在意料之中,2010年7月,邻水县教育局推行“读书工程”,要求全县师生多读书,读好书.

——教育局没有开展轮训,又摆出了姿态,这是否又是一次形式主义上的号召呢?

骆小平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2010~2011年,邻水县教育局为全县学校采购了34种35639册共计91.7万元的教师阅读书目,采购学生阅读书目则达到1536.8万元.

这几乎是过去几十年来的总和!

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骆小平主持的会议,第一件事就是给参会者送书.

骆小平心中已经了然:无论怎么轮训,都没有教师自己主动学习有效果.

但是,书发下去了,怎么让教师离开牌桌,走近书桌呢?

一是推荐好书.骆小平制定出一个推荐书目,包括《给教师的建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班主任兵法》、《教育的解放》、《学生第一》、《你在为谁工作》等等.

二是突出典型.邻水县教育局设计出校长论坛、教师读书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活动,及时嘉奖其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打造出热烈的读书氛围.

三是收编读书笔记.局长、校长带头读书,及时总结,及时固化,要求上缴读书笔记.渐渐地,便形成了教师的读书情况校长负责,校长的读书情况局长负责.

一时间,按照准备发动、自主学习、研讨学习、深化学习、阶段性总结、效果展示、总结表彰七个步骤,邻水县似乎发动了一场“读书运动”.

教育局催得紧,校长们也开始“着急”了,学校中绩效工资、职称考核的标准里,渐渐多了一条标准:读书学习考核.学校里建立起的新氛围就是:谁不读书,谁就是落后者.

不过,也有人提醒骆小平:迎检要练快功,但“读书工程”恰恰却是慢功出细活.而且,还是有部分人,对“读书工程”敷衍了事.

面对各种提醒,各种敷衍,2011年3月30日晚,忙于布置迎检工作的骆小平仍然抽出时间,写下了一封致全县教师的“劝读信”.

他写道:

作为一个性格比较内向、又不擅长交际的人,让我来承担邻水教育这副重担,我用什么来引领大家一道前行,我拿什么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和长处的话,那就是几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对书籍的景仰和热爱,一直保持着对先贤、哲人、大师以及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传递给我们的思想、精神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因为读书,我知道了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因为读书,我学会了怎样去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也因为读书,我熟悉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明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幸福不应该仅仅是得到物质褒奖时的愉悦,更不应该仅仅是和朋友们觥筹交错时的潇洒,而更应该是和我们的学生们、孩子们一起,坐拥书城,共同阅读,分享读书之乐,共享成长之趣!

让我们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淡定,少一分功利,多一分儒雅,做一个勤奋的读书人,做一个敬业的教育者.让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教育,成为引导邻水社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

这封信奠定了骆小平“书生局长”的形象,也告诉世人邻水迎检绝不是一个功利性的表演.

合流小学样本:持续的动员

“读书工程”一搞就是三年,迎检期间在做,之后在做,将来还将持续.

在邻水县合流镇中心小学,原来的图书室只有四、五千本薄薄的、充样子的图书.在教育局、厦门爱心人士、“小平图书馆”、“西部工程”的帮助下,学校现有藏书已经超过20000册.

校长李志刚说:“原来老师们闲暇之余多娱乐垂钓,现在读书的多了,主动学习的多了.”

笔者赶到学校时,合流小学一位名叫胡茜的老师刚刚凭借一篇《爱上雷夫、爱上56号教室》的文章,获得全县读书总结大会一等奖,并被《教育导报》“读书专刊”刊载.据说,这位老师在演讲中当众流泪,场面令人感动:

“从他的书中我知道他也笨拙过,也迷茫过,也出糗过,也像我们这样平凡过,也会为了长长的例会怨声载道过.但就是他的执着追求,执着努力,执着不放弃,才会有56号教室的奇迹.”

合流小学一位名叫罗影的老师,在阅读了《班级管理》一书后,也写下这样的笔记:

学生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由于孩子还小,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教给方法.如第一次让小组长收作业,我首先教他们叫组员把作业本打开,从第一桌开始一本本往后收;教他们检查组员是否写完、是否书写工整;教他们怎样提醒、督促写得慢的同学.组长把作业交给我后,我及时在班里做总结,表扬作业收得整齐的组长.这样坚持几次,组长每次作业都收得又快又整齐了.

这样朴实、充满收获的读书笔记,在学校里比比皆是.

激励教师读书的因素包括优秀嘉奖,亦有绩效、职称考核,甚至包括考调学校.合流小学原来堪称“师资低谷”,“读书工程”之后教师成长迅速,已经有多人考调到城区学校.

笔者问:“优秀老师考调走了,你怕不怕?”

李志刚自信地回答:“优秀老师考调走了,我们再培养其他年轻老师,让其脱颖而出,进而让学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机制.”

这样回答的背后,必然是学校读书学习常态化、日常化的氛围来支撑的.

来到邻水的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对读书这种问题,行政动员在其他地方不灵,为何在邻水这块并不神奇的土地上行呢?”

骆小平的一句话一语中的:读书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一直坚持下去.

李志刚说:“真正懂教育的做法,就是踏实、坚持,而不是做样子.”

当行政力量遵循教育本真,原来也可以让人如此感动!

上下结合的变革


确定为迎检县后,邻水县教育局陆续以行政力量推出了“十大工程”,其中上述的“读书工程”,以及“有效教学”、“快乐大课间”、“德育工程”等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赏.

与“读书工程”一样,“十大工程”以行政力量为起点,又没有终点,而是融入到学校的日常行为中去.

可能正是因为此,这是邻水教育史上让基层学校感觉最“多事”的一届教育局.

但是,在随后的考察中,笔者却惊奇地发现,最“多事”的教育局下面竟然是各美其美的基层校长与学校——他们竟然和谐地同时存在!

有效教学:搭台唱戏

2010年11月,邻水县一行59人前往沁阳永威学校“蹲点”,全面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之后,又一批考察者进驻永威.

此时,邻水教改已经箭在弦上,不容拖延.

蹲点人员返回邻水后,立即加入到“有效教学巡讲学区行活动”,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上观摩课,举办专题讲座,培训教师,参与教师半年就达到8000多人次.

2011年,邻水县教育局进一步通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将作为常态课模式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推行.2011年4月到5月,9月到10月,82名骨干教师组成“有效教学督查指导工作组”,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和教学工作“四清”(堂堂清,清,周周清,月月清).

2011年7月15日,蔡林森亲临邻水,面向全县骨干教师现场评课讲学.邻水的很多老师从未见过这样的专家,听课后异常激动:原来课可以这样上那样评,原来我的课这么糟!

以行政力量选择并推广“永威模式”,按照骆小平的理解,便是无论如何先动起来,先学起来,也要比停滞不前的好.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疑虑:邻水县目前的师资水平真的能够驾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吗?邻水县班额普遍在60~70人,执行“小组学习”岂非要乱成一锅粥?

事实上,这也是骆小平心中的疑虑.

——“有效教学”是教育局搭台,必须要学,但是唱戏的是各个学校.

在把握核心的前提下,骆小平把课改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校.

邻水二中是邻水县一所重点中学,“唱戏者”、邻水二中校长刘伯华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着课改:“薄弱学校要侧重有效教学,邻水二中要侧重高效教学、优质教学.”

刘伯华介绍:邻水二中的教学必须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课改要求;同时,教学不搞范式,不搞一刀切,当教师能够达到课改要求时,可以在教育局倡导的模式基础上创新课堂实践.教师要将教学视为技艺,而非仅仅是技术.

在丰禾镇初级中学,笔者看到教师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一堂课均以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基本教案,经过一轮或几轮“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的,通过质疑问难排解学生学习障碍.这些方式有规范,也有创新.

鼎屏镇第二小学探索出学生“一帮一”、“一帮N”式互助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读促进、以读促思”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三有三带一留还”的课堂教学新规,建立了班级学困生追踪调查制.

在石鼓中心学校,班级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四周墙壁上都挂着黑板——以这样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练习面以及问题的暴露面.

在西天乡中心学校,老师们探究出“自学、评议、拓展”数学“三步曲”教学模式,“会读——会理解——提取知识点——巩固知识点”英语四步教学法.

在合流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着力实现“自主学习、呈现问题、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四个环节,严格按照“优、中、差”相结合和学生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同位合作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兵教兵”活动.满满当当的教室里,教师并没有采取分组模式,但是笔者发现课堂上有五多:自学多、提问多、组织多、观察多、参与多.表面上看仍是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实质上却是学生主导,教师引导.

——处理好搭台与唱戏的关系,邻水教育局明显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同时,笔者在这样的平衡中,也看到了邻水教育人之间的默契程度.

邻水二中校长刘伯华的性格刚正不阿,坦率正直.据邻水教育局的干事介绍,以前有领导要求往邻水二中“送人”,让刘伯华安排工作.这位老校长毅然拒绝,直言要来就考,考过就来,宁可不做校长也不助歪风.后来,他在邻水二中办公大楼最显眼的位置,雕刻上几个大字:君子和而不同.

坦率地说,刘伯华这样的校长在其他县市可能很难存在,在邻水却是“愉悦地工作生活着”.在考察期间,骆小平不仅强烈建议笔者一定要去访问刘伯华,而且把刘伯华视为“影响其一生的老领导”.

一支能够打仗的队伍俨然形成.

快乐大课间

相比仍在推进过程中的“读书工程”、“有效教学”,邻水教育局推广的“快乐大课间”则已经让包括国家督导团在内的所有造访者“眼前一亮”.

邻水县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因为历史原因存在一个“硬伤”:学生活动场地狭窄.下课后,学生基本窝在教室里,不参加体育活动,如果参加,拥挤的场地也容易造成学生受伤.

2008年,邻水县教育局推行“快乐大课间”,目标就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中要求的.坦率说,在大多数县市,校长都在抓分数,没有人把它视为真正的“大事”来抓——条件有限的邻水人可能吗?

骆小平上任后,不可能成了可能:邻水教育局召开了多次专门的校长、督学会议,专题研究大课间行为艺术活动内容与形式,并组织部门骨干校长前往重庆市花园小学取经学习,各个学校各自进行创新尝试——局长的行政力量再次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并且这依然是尊重教育本真的一次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典型学校:两河乡中心学校.

在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里,安排了20分钟的大课间时间:学生首先进行广播体操,接着经过有组织的队形变换,进行自创自编的“兔子集体舞”,最后又是一轮有组织的队形变换,进行自创自编的“竹竿舞”.

整个过程中,不大的场地却完成了全校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极其丰富的课间活动.

这所学校让邻水人突然发现:经过编排,邻水完全可以呈现出高效、高质的课间活动.

此时,受两河乡中心学校、解愠初级中学等学校的启发,各个学校的创新犹如井喷不止.高滩镇海军希望小学创编出“旗语操”,邻水实验学校编排出了“感恩操”,丰禾镇中心小学扭起了“腰鼓舞”等

笔者在邻水三日,并不能一探邻水教育的全貌.但是,通过对“读书工程”、“有效教学”、“ 快乐大课间”等的近距离观察,笔者已经深深地感到一个“书生局长”与一群“得力校长”紧紧抱成一团,形成了邻水教育一股向上的力量.

庆幸的是,这股向上的力量终于盼来了邻水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穷县的机遇

面对笔者提出的“国检是否是一种考验”的问题时,骆小平坦率地说:“当得知我们是迎检县时,我们更多的是庆幸,这对邻水教育而言是历史机遇.”

成为迎检县后,在省政府、市政府的督促下,邻水县立即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在各乡镇,亦形成了乡镇辖区负责,学校主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当时,县政府与各乡镇及相关部门都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县教育局再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逗硬”兑现目标奖惩.

对教育这样的关注程度,在邻水县的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更关键的是,来自政府、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的关注度转化为了货真价实的教育经费,教育需求成为财政支出第一出口.在准备迎检的三年时间里,邻水县教育经费总支出高达13.2亿元,远远超过同期地方财政收入总和.2008年,邻水县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小学为1124元,初中为1670元,到2010年已经分别增长到1790元和2668元,增幅为59.3%和59.8%;2008年,邻水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为346元,初中为507元,到2010年已经分别增长到487元和815元,增幅为40.8%和60.7%.

三年中,邻水县新建、改建校舍7.25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另建设实验室、图书馆等若干.如今在邻水县大多数学校,平均班额已经下降到70人左右.

在邻水县袁市中学,笔者看到学校内若干教学楼、宿舍、食堂、卫生设施均已扩建或翻修,尤其是学生活动场地至少扩大了两倍有余,烂泥巴操场变成了水泥篮球操场.在袁市镇中心小学,慈善家捐资兴建了崭新的教学楼,原有的一栋D级危楼加固改造后现在成为了一栋学生活动楼,配有钢琴室、乐器室、舞蹈室、手工室等十多种功能教室.

笔者必须要格外强调的是,袁市镇的这两所学校在“5·12汶川地震”之后,“两基”国检之前,学校主体建筑几乎全部是C级或D级危房.从这个程度而言,“两基”不是改善了这两所学校的办学条件,而是为这两所学校注入了新的内涵.

总体而言,邻水县用有限的财力,办出了较好的教育,为穷县办大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样本.邻水县虽然不是笔者所见最困窘的县市,却是对改善办学条件最坚决的地区之一,这至少在“两基”国检期间是成立的——希望这种关注能够持续.

2012年5月14日,笔者结束了邻水考察,准备回渝.

临行前,一位邻水教育局的干事告诉笔者:“一些去成都、绵阳读书的孩子回来了,但愿这是个好的转机.”

听到这个消息,笔者感慨良多.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被冠以“检查大国”,在教育界又尤以“两基”最为知名.

曾有某省的校长对笔者抱怨:“两基”扰乱了原本平静的校园,搞乱了正常的教学.为了迎接一个国检,学校班子动员,县上领导检查,市上领导检查,省上领导检查,国家督导再来检查,一波又一波,师生苦不堪言.

笔者相信,邻水教育人同样被国检伤神、劳累.但是,邻水人值了.

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耿直的邻水人把检查融入到了教育发展的规律中,融入到了日常教学的规范中,融入到了每一个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切身发展中.

所以,就像骆小平说的,不是国检抽中了邻水,而是邻水盼来了国检.

这可能正是“邻水式迎检”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