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营造矿区感恩教育氛围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925 浏览:129876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教诲世人,当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然而,这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蓑德,却为部分当代职工日渐遗忘.透过职工中的种种“忘恩”现象.我们可看出一个需要正视的事实.一些矿区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感恩教育已成为当代职工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些不良现象与矿区德育不够落实,尤与忽视感恩教育是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可见大力加强矿区职工德育工作,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已迫在眉睫.

一、感恩教育及当代职工感恩意识的现状

感恩,它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被解释为“恩惠就是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就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确切地说,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职工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更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学会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知恩图报,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一种责任感.职工在校学习期间如果不学会感恩和报恩,将是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

应该说当代职工的整体素质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就感恩意识而言,部分职工是十分淡漠的.就其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平时比较任性、自私,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会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可以说,父母的溺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这些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二、加强职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教育对于培养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职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须感恩教育.2005年2月19日,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时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它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以及道德资源和规范作为主要支撑.道德的内涵很丰富,感恩是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尚需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职工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职工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进而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矿区德育实效需要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民心基础.感恩教育可接受性好,践行性好,教育效果好,因而是矿区思想道德教育很好的切入点.当代职工并不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灵.所缺少的是一种切实的感恩教育.

实现职工健康成才需要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职工健康成长的需要,对于塑造完善其健康的身心素质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卢梭所说:“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人是社会的人.恩情是连接大到国家、地区,小到家庭、个人的一个纽带,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感恩心理都不具备的话,更别奢谈其具有较高层次的道德品质.此外,职工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过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怎么写作,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感恩教育有助于促使职工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从而能够激活职工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社会责任感,正是职工健康成才的原动力.

三、矿区职工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感恩不是人的天性,职工的感恩意识也不会天然生成,它需要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对其实施感恩教育.矿区的感恩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一种“由于感恩教育缺失而造成的矿区补偿型德育教育”,因而,应注重“基础”,着力于培养职工的知恩、识恩、感恩情怀和意识,将本应在学校时候进行的感恩教育“补偿回来”,适时开展“识恩”、“知恩”、“报恩”教育.

努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感恩教育需要矿区、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环境,从而使职工的感恩意识与行为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塑造.矿区作为职工现阶段的教育主体,应为职工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感恩意识,自觉感恩.多年来,矿区教育更多地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成了矿区的唯一追求,甚至主宰着矿区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矿区教育教学范围.

充分发挥“两课”在感恩教育中的功能.矿区的两课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思想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在“两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就有专门章节探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故矿区两课应发挥其德育主阵地的优势,针对职工感恩意识缺现象.将感恩教育作为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其教育过程中,并将其纳入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充实并强化感恩教育,使矿区德育功能落到实处.


重视辅导员基层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职工辅导员是基层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他们年青活跃,贴近职工的生活和思想,与职工接触密切,易于与职工进行心灵对话,其观点也易于为职工接受,其言行对职工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而,辅导员利用日常的助学工作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对于点拨和唤起职工们的感恩心、体会社会的恩惠、增进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感恩践行机制.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职工认识感恩,树立感恩意识,但最重要的是让职工将感恩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而矿区应考虑建立感恩践行机制.矿区应该深入开展感恩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感恩主题活动,亦可以组织参加各种帮助别人而不计报酬的公益活动,如到福利院帮忙、做义工或志愿者、帮助贫困地区孩子等等.让职工作为主体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这种亲身体验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具震撼力和持久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职工认识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职工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矿区、家庭、社会各方面联动,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可以使职工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这对于职工的健康成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