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走向何方?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31 浏览:14917

《文化报》“社会热点”栏目《成为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一文报道:北京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每年全国有28.7万人死于,有200万人未遂,已占15-34岁人群死因首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名曾经考虑过,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做过计划的占6.5%.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全国13个省市的1.5万名中学生.

《广州日报》:2004年广州高考生体检仅一成达标,其中76%视力未达标,30%身高体重不合格,89%的考生受到报考志愿的限制.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重点中学高一女生的家长.这位家长告诉笔者:我以为考进高中,就可以喘口气了,可是这所重点中学一开始就抓得很紧,我的姑娘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2点才上床睡觉.开始我还暗自高兴,觉得孩子真用功.一天晚上十点多,我见女儿去厕所老不出来,就打开厕所门.“妈,我拉不下.”女儿痛苦地说.座便器内,只有几粒像羊屎蛋似的大便,我这个当妈的好心疼.后来我问女儿,她说班上有多半女孩都拉不下.功课压力太大,成天做不完的作业,连一点活动时间也没有.

40年前的那场教育革命,曾以一张白卷让中国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我们的教育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充满危机的境地.此时此地,再次思考何为教育的真谛,对于中国来说,其实真的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校园中值得十分关注的三个问题

一、重点中、小学超员之痛

教育部颁布的(84)教字239号文件,对中、小学学校每班学生人数有明确规定:“中学每班45-50人,小学每班40-45人.

目前的现实却是许多学校学生爆满,严重超编.如××中学每班达80多人,××小学班平均86人,六年级平均100余人.个别学校甚至三个人坐一条凳子,教室空气污浊难耐.我们在采访一位女教师时,她心痛地说:到夏季上课时学生受不了,教师也受不了;每节课教师都要两三次地站在教室门口喘口气.

学校在“超员”问题上各行其是,那么为超员现象写单的又是谁?

二、校园里的“学生脑子争夺战”

笔者在中学校园中采访时,留意到同学中的一些流行语:“你的片子(各种各样试题练习题)做的咋样?”“张导,剧导的咋样?”对于“做片子”笔者很快就理解了,对“导剧”笔者则费了一番周折.最后一位女同学解释说:中学生现在只剩下脑子是自己的,其余都是别人在管着.在上一些难度较大或不感兴趣的课时,许多学生都在课堂上“导剧”或者叫“走神儿”.他们大都端坐,两个眼睛直瞪瞪地看着老师,可是脑海里一幕一幕荒诞剧却在演绎着,演到处,还在脸上发出淡淡的微笑.但是也有露馅的时候,老师突然点你名回答问题,而站起来,却张冠李戴,张口结舌胡乱回答,引起满堂哄笑,挨老师一顿批评.可是下课后,当同学戏谑地问道:张导,剧情发展如何?主人公命运如何?同学们在课间自然又是一场嬉笑打闹,这瞬间似乎给中学生活带来一点快乐.

三、“青春期教育”问题多多

如何对青少年加强青春期性教育,这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青少年在成长中接受过良好的性教育,也是能够达到较高文明水平和成为现代人的重要条件.传播科学的性健康知识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校园在单纯追求升学率重压下,忽视了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孩子们只得从非正常途径获得大量繁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了身心健康.

据调查:广州中学生从网络、黄片、影视中获得的性知识达74.5%;北京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十分贫乏,48%的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32.8%的中学生认为没有异性朋友会被同学瞧不起;40%的同学不知淋病是性传染病.北京一所医院专开设“少男少女门诊部”每日接待300名中学生,其中20%是怀孕少女.香港凤凰台在采访著名社会学家刘炳瑞时,刘教授说现在全国卖淫妇女已过千万,其中少年女性骤增,艾滋病每年翻倍增长,未成年人表面单纯,但内心正经历着惊涛骇浪,对那些汹涌而至的性信息,他们恐慌而不知所措.教育者更应反思,我们对此是否尽到了职责?

它山之石

当今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在涉及民族生存的重大事件面前,教育却裹足不前并成为历史绊脚石时,这种教育必然遭到历史的淘汰.满清政府的科举制度受到“战争”冲击;英国的蒸汽机时代“工业革命”对英国教育的冲击等,几乎世界各国都遭遇教育跟不上时怎么发表展而需要改革的问题.

进入20世纪 8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问世,一个计算机时代到来了.到了80年代中期,美国人发现美国的生产力发生了空前的更新换代,但教育却不能满足业已发生巨变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美国人先把传统教育,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长处都加以融合,即便如此,仍然感到教育碰到了空前的窘境.于是在1983年美国出现了《国家在危机中,迫切需要教育的改革》、《中学:美国中等教育的报告》、《赫拉斯折衷方案:美国中学的困境》等探讨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的文章.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动员了全国万名各领域的学者,参与制定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此项研究历时数年,耗资甚巨.该文本提出科学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不是使学生获得多少科学知识,而是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给了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可操作的平台,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Hands on!”即“动手!”强调实践.1996年美国中、小学全部配备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教学设施.美国未来与教育全国委员会发表《什么是最重要的:为美国未来教育而教育》.从1982年抛弃旧的教育制度到现在25年间,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多位“知本家”亿万富豪.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影响世界的新时代中心,已经从昔日的英国移到美国.英国发出了“复兴大不列颠”的呼声.1987年英国发表《应对新的挑战》的白皮书,接着颁布了《1988年教育改革法》.

1991年英国发起了“课余俱乐部运动”,在学校中引入社会实践活动.1992年在小学开设“设计构想”课,引入了探究理论.1994年组建师资培训署,培养新型师资.同年,英国企业联盟发表《确保21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1995年英国发表《竞争力:帮助企业取胜》白皮书,提出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新措施.为“复兴大不列颠”而走向教育转型,英国汇集了全民族方方面面的力量.


日本对教育改革反应也很快,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议于1985年发表《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咨询报告》,1986年发表第二次,1987年又连续发表第三次、第四次教育改革咨询报告.同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教育改革推进大纲》.日本从表面上看1985年开始到本世纪末1996年教学改革历经十年.日本教育审议会议发表《面向社会21世纪的日本教育发展方向》,严峻指出,必须彻底改变以死记硬背为中心的缺乏主见,缺乏创造能力的教育,彻底改变没有个性的模式化的教育方式.这意味着日本对明治维新以来曾经从工业化中获益的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也把分科课程改为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获取和综合知识的能力.

韩国在这场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中,也作出了积极反应.就教育传统而言,韩国是个应试教育相当森严的国家.韩国1985年设置了教育改革审议会,1990年调整了教育结构,同年制定了自学学位制度,1992年制定了初、中、高等课程改革试行方案,1994年行大学综合评价制度,实行教师资格有效期制,1996年实行分科课程变为综合课程,引入社会实践课.

笔者在追寻四国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将分科课程改为综合课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校园中大幅度引进实践课.都十分清楚地将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普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更突出的是四国都把“生存能力”、“生存危机感”引入基础教育课堂,这一点对笔者触动最深,使笔者想起了美国费城的纳尔逊中学.该中学校门口,竖立着两尊独特的雕塑:左边是一只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这两尊雕塑不是我们想象中鹏程万里和马到成功的形象,而是一只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那只苍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伟大理想,练就了各种高超的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四天就饿死了.那只奔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给它活多,就换到了农夫家,然后又嫌农夫给的饲料少,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然而没过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下来做了皮料.一个缺少起码独立生存能力的人,无论他有多大能力和才华,都是一个有生命缺憾的人.四国都把对学生的“生存能力”、国家的“危机感”教育注入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这激发了青少年产生发愤图强的强烈意识;四国把教育改革都作为“国家生存战略”来考虑,那么新教育促进新经济,新经济催生新教育,如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在书写着一个民族新的历史、新的前途.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美、英 、日、韩四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也告诫世人,他们大抓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让人震惊.

我国教育有优秀的传统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善于启发、触类旁通、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治学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现代人民教育家,革命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提出的六大解放主张:使小孩子的头脑从道德、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子的嘴,使小孩子有提问的自由;解放小孩子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以扩大眼界,从鸟笼子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子们的时间,学校不要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让学生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还要给予生活和自觉纪律的条件,因材施教,才能使儿童的创造力得到高度的发挥.他强调对学生的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国家主人、做世界主人”的教育;他抨击旧教育“一是读死书,二是死读书,三是读书死.”他主张“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同志在1951年1月15日《致马叙伦》(马当时任教育部长)中写道:“夷初先生:关于学生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深值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问题.等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等”.

1953年6月30日他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讲话中指出:“14岁到25岁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等尤其是14岁到18岁的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是祝贺他们身体好;二是祝贺他们学习好;三是祝贺他们工作好.我提议,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现在是八小时,实际上只有六七小时,普遍感到睡不够.因为知识青年容易神经衰弱,他们往往睡不着,醒不来.一定要规定九小时睡眠时间.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青年们要睡好,教师也要睡足.”

1964年3月10日,“对‘北京中学校长提出减轻中学生负担问题’”的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1965年7月3日,“对‘北京师范学院一个班学生生活过度紧张健康状况下降’材料的批示”一文中:“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请学校师生代表讨论几次,决定实行.如何请酌.”

1978年4月22日,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

1980年5月26日,《书赠〈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提出:“希望全国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从法律文件角度,国家于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又作修订,法中核心强调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面对全体学生.近五十年来国家多次颁布法律文件,有些十分具体强调了对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1982年6月12日颁布《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1984年8月15日《教育部关于全日制小学的安排意见》中指出:“等要切实保证小学生每天能有十小时睡眠时间.”

1988年5月11日,国家教委颁布《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指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许多小学存在的一突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引导小学教育工作者端正教育思想,坚持全面育人,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提出“要按教学计划的规定布置课外作业.做到:一年级不留书面的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更不得以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要控制考试次数.语文、数学两科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或期末一次考试.”

1990年2月15日,国家教委颁布了“国家教委关于重申贯彻《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文件指出:“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社会各界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等今年1月7日李鹏同志看了一所小学五年级两名学生的来信后批示:留作业太多,不利于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件事,议过多次,请抓紧解决.”

中国教改路漫漫

从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9号”文件开始,接着2001年国务院又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1号文件),再到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基(2001)17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通知至今历时七年,为了全面落实《纲要》,先是在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施点进行实验,又于2002年秋在全国有500个县(区)开展实验新课改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从《大纲》的制定到实验,教育部从全国请了三百多名教育专家调研、讨论、制定,又请了全国数以千计的教育专家和名牌学校教师参与.《大纲》从课改的目标、任务到各科十分具体的改革的方案,可谓规模宏大.可是七年之后,全国基础教育现状依然令人担忧.

“标准化试题”的“魔力”

标准化考试及其试题是工业化时代教育评价方式的特征.我国引进这种考试在1982年.其实到了1983年美国就开始了全国性的教育转型,把单纯的考试,变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逐渐摒弃了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而在我国,标准化考试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找到了用武之地,被“发扬光大”,成了扼杀学生个性的杀手.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这些科目试题答案本身十分丰富,答案的延伸性和扩展都很强,绝非是非对即错那么简单.但引进标准化试题后,像一根绳索,将三科捆绑成了一具“僵尸”.1999年1月25日《中国教育报》载,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同志尖锐地指出:中国语文答案也搞标准化,“齐心协力”就对,“同心协力”就错,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八股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一所小学低年级语文考试中曾有这样一道题:“雪融化了是:等”试卷的标准答案是:水.但是该班有位同学在试卷上写了:春天.“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是多么丰富的想像力呀!”可语文老师却给了这位同学零分.

用分数挂帅

“分”成为评定教育优劣的唯一根据.用“分”来管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简捷的、又有丰厚利益的管理方法,上上下下的教育管理者又何乐而不为呢?“楚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在中国鉴别一所重点中、小学优劣的基本方法是看考入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有多少学生,出国留洋在哈佛、剑桥等名校有多少留学生.

只要看看每年中考、高考结束,一些地市召开教育表彰会,对考入名校,总分高的学校、教师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奖励;对在世界级、国家级各科“奥赛”中获金牌、银牌的学校教师奖励高档轿车等;对中考、高考获得好名次的学校教师在职称、工资评定上给以优惠.就这样人为的把分数挂帅在教育领域里推向极至.

“教育产业”化:迷失的教育之路

自从把教育炒成“教育产业”以后,这一理论越炒越热,越炒越红火.“教育产业”成了发财致富的“摇钱树”.学校周围,特别是重点中、小学周围,“教育书店”越办越红火,复习资料,标准化试题集,中、小学各科的辞典、字典、练习册,寒暑检测作业汇集,各级教育单位、协会组织的各类竞赛题集,各科教师“赛教”资料等等应有尽有,教育产业创下的利润高达百亿元.教育的真正功能和地位在这样的繁荣之下却日渐衰微.

教改对策之我见

改革我们的教育,使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成长,这已是大家的共识.笔者在采访方方面面关注中国教育发展人士,汇集了他们意见和建议后,总结出以下对策:

一、改造高考试题出题权限.建议执行“721”制,即:在全国统考试题上出题占70%,各省市占20%,各地市占10%.理由是:新课改教材内容有级的、省市级、校本级;另外中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环境、气候、物产、经济、风俗习惯等差异较大,出题权限的部分下放,对广大中、小学生关注本省本区经济发展,教材内容走向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缩短时间.建议先从高、中考试时间改革开刀.每门应考科目高考的时间改为语文不超过两小时,其它每门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中考每门考试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小学生五、六年级考试每门不超45分钟,1-4四年级学生考试不超过30分钟.以此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三、除数学、英语两门外,将高、中考的语文、政治、历史合为“文科”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合为“理科”考试.即文科学生考三门,理科学生考三门.增加体育高考科目,占高考总分10%;增加“选考”课目,在以下科目中考生可选报一门科目考试,其分数按10%计入高考总分,如:设计构想、信息、环境保护、音乐、美术等科目,任选一门参加考试.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 “语文”和“历史”教学,打好文化教育的底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但是12年的中、小学教育中语文课时最多,学生花费心血最大,但高中毕业了却连一封信,一件应用文都拿不下的学生却比比皆是.语文、政治、历史三科的关系十分紧密,在教学上可以相互交流贯通,以帮助学生更快成长.以高中语文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该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向根据有关战国的史料整理校订而成的.所以该文是“历史”课教学内容;但它又是“政治”课内容,邹忌不肯偏听偏信,在一片奉承声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重视客观实际,并进而找出别人奉承的原因加以警惕,并大胆向齐王进谏.它更是语文课的内容,全文用了设喻方法,论述入情入理,语气委婉恳切,语言优美动人,结构非常紧凑.

五、拓宽学生“作业”的概念.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接触最多,听得最多的词就是“作业”,在学校、在家里、在饭桌上,“作业完成了吗?”“作业都没完成你玩什么玩呢?”孩子就是在这种氛围下长大.教育行家对“作业”却有另一种解释:老师布置课本练习算“作业”.但“作业”还应该包含:读课外书籍,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片,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调查,参加一些体育、艺术、娱乐活动,比如给1-3年级学生在检测日布置跳绳、游戏、滑旱冰等活动;对高年级学生布置爬山、游泳、球类等活动.还有唱几首歌,在家参加清扫、洗衣,和妈妈学烹饪手艺、去公园、敬老院做志愿者等等.一位老教师风趣地告诉笔者,当学生高呼:“作业,我爱你.”主动告诉妈妈,“妈妈我还有一点作业要完成.”的时候,我们的新课改就成功了一大半.

六、不以考试成绩当作教师评职称、树典型的唯一重要条件.下决心取消各中、小学办的尖子班“重点校”. 花大功夫提高教育行政官员和各类学校校长们的素质,使教育者本身解放思想,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七、恢复20世纪50年代在校园中实施的“劳卫制”,也就是中、小学生体育“达标”.这是惠及全体学生身体健康的大事.关于“达标”,可以统一规定几项,如短、中跑、跳远、跳高及跳绳等,各省市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规定几项.还有每年必须召开春、秋季校运动会,还有小型球类、游泳、拔河、团体操、舞蹈竞赛活动等.、省市也应规定每两年或一年召开相应中、小学生各类运动会以检查推动全体中、小学生运动和健康水平为目的.把每年或每学期对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检查,也当作衡量一个学校管理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引起学校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足够重视.

八、培训学生家长,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家长只想到孩子考大学、拿高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青年自主就业,当一名有技术特长的普通劳动者则不屑一顾.所以培训学生家长,提高家长素质已迫在眉睫.笔者采访一位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她告诉笔者,该班一位女同学怀孕,想求救于家长.问父亲:“爸爸我班有一位女生怀孕了,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嗨,小小年纪,怎么能这样呢?”父亲不屑一顾.“爸爸,如果这个女生就是我呢?”“如果是你的话,我就打断你的腿,在家养着你,你别给我丢人现眼,根本就不能是你等.”听了这段对话,你还能说新课改可以绕过学生家长培训吗?利用节检测日,寒暑检测办短期家长培训学校应该踏实做起来,而不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政绩,制造一段新闻而已.

九、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法,使所有中、小学生有公平地享受教育的权利.落实这个权利的核心是“财权”,必须将教育经费分配权限高度集中:“收回省管!”各省政府给各校分配经费的标准,今后只能有一条,即学生人数,和按学生比例配备的教师人数.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改的实惠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

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王院村村民王兴民的两个孩子上学的故事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女儿小学四年级时为了供哥哥上学,辍学回家喂猪、搞家务,14岁进城当保姆,每月给家里添补100元,供他哥哥上高中;17岁去南方打工,每月给家添补300元,供他哥哥上大学.哥哥大学毕业却无法就业,只能回家务农.后来经他妹妹介绍去了南方当保安,每月才收入800元,上学的投入,根本无法收回.过去我们村里女孩子大部分小学没上完就去打工,现在不少男孩子连初中没上完就出去打工.于是王兴民得出结论:书念多了没有用.

加大投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改变“新的读书无用论”和儿童辍学、特别农村女童辍学现象的有效手段.如果有一天,把我们的考试制度、新课改、教育制度改革都办在九亿农民的心口上,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尾声

教育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恢复和建立教育公共性、公平性、性、人文性和适用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立法确定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和对教育投资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大事.加强教育改革特别是考试制度的改革,已是当今社会一个迫切的目标.中国考试制度的改革这个大课题,还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热心人都来共同研究讨论.

我们中华民族就像一条古老而沉重的航船,历经风波劫难,又总是化险为夷.如今,这条航船已不可阻挡地驶进21世纪.我们的孩子们是这条航船未来的主人,为了他们,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教育改革特别是考试制度改革这件事做好.

爱孩子们吧,让我们托起初升的太阳.

责任编辑:李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