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26 浏览:155732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在我国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终身体育因其重要性而逐渐成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体育拥有与时俱进的深远意义.

关 键 词终身体育教育 意义 现状 结合

终身教育观念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源泉,它强调个体文化,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促进个人全面的身心发展当成目标.终身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因而,高校体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高校提倡终身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同时,还具有减缓压力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以单向教学关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动作的示范,而学生则单纯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激发出来,最终导致处于低位徘徊的教学成效长期存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缘于教学定位的错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学目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和机会.

而终身体育可以解决以上矛盾.终身体育把体育教学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三个阶段,是以人的受教育环境和生长顺序为依据,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能动性.虽然社会体育是其中最长的过程,但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却是学校的体育教育.因此,学校体育作为一个重要阶段,在终身教育中不能被忽视,而应得到高校更多的重视.

二、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无论是在目标确定、教材选择,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管理方面,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都还无法与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意识上看,终身体育意识相对淡漠.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对终身体育的全面认识,而在这种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学校却没有增强终身体育的宣传力度,最终造成终身体育发展不理想的局面.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长期依赖普遍重视身体方面的短期效益,而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长期性,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原则,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其体育意识、锻炼能力.这种短期的教学行为,造成一些学生无法对体育深入认识,阻碍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其次,从体育教育内容上看,单调的内容与现代体育的教学要求无法适应.目前,休闲、娱乐、健身、探险等是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但我国高校体育主要的教学内容依然是竞技体育项目,这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使体育教学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最后,体育场馆没有足够的设施投入.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师生的运动场地就是高校体育场馆,利用体育馆的设施锻炼和训练.调查显示,先进的运动器材可以吸引更多的师生,师生们都愿意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场馆中锻炼,但是,许多高校都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因资金不足而造成的体育设施长期失修、体育馆环境脏乱等问题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体育活动开展,也无法使良好的体育氛围建立起来.


三、将终身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

(一)体育学习观念不断更新

要想让体育教育跟上时代节奏,与时俱进,就应该不断更新体育学习观念,也就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转变长期以来以学习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现状,避免忽视对学生的体育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发展、锻炼习惯的培养和教育.由于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都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提升总体素质及其观念是必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拴羊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要想把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重视学生主体性才是必走之路.而且,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差异性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找到合适学习方法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差异性的特点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

(二)拓展学生参与空间

首先是搭建课外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常规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组建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并对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者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展专门的训练活动指导,以这样的课外互动方式,帮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使学生更高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延伸与深化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竞赛形式中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是激发学生上进心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在重点项目训练完成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的竞争为目的,在体质能力相似的学生之间开展竞赛游戏,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参与性和教学实效性上得到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想使利用好学校的体育教育,就应该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运动兴趣,并以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如团体越野,它可以把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精神,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总之高校要把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结合起来,加强对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锻炼身体的过程,鼓励学生掌握锻炼身体正确方法和知识,使其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得以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使学校逐渐成为实践场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其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不断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