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60 浏览:16897

2013年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提出“八个严格”的工作要求;上海市教委推出“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两项新举措,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

关于“减负”的文件,人们已屡见不鲜.回望历史,从1964年国家第一次提出为学生“减负”,已过去了半个世纪.此后,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接连不断出台“减负”文件,却无法回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一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今年的“减负新规”,不少人表示担心,对于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能否“药到病除”.

有人将当今学生的课外生活概括为“四多三少”:学习时间多、家庭作业多、考试排名多、课外补习多,睡眠时间少、体育锻炼少、自主支配的时间少,生动地刻画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状态.那么,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产生的根源在哪里?为何“减负”如此艰难?应该从哪里入手?

本期策划中,我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他从基本的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减负”难题的治本之策,并且基于“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提出了学生学业的“绿色指标”,以改变以往单纯根据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这对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革新.王震一老师的《教育大数据或可“减负”难题》一文,则观点鲜明地指出,教育中应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彻底变革教育评价,尤其是高考的形式.

不可否认,作业是基层学校“减负”的一个有效的切入口,但“减负”绝不是减少作业、减轻书包这么简单.“减负”应该是结果,而不是源头.这就意味着,“减负”的同时应该“提质”,而如何做减法和加法,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在策划这期专题时,我们特别约请了上海长宁、山东淄博两个区域的教育管理者,以及北京呼家楼学区、山西新绛中学、四川南江县第二小学三所学校的校长,分别从区域和学校层面介绍在作业环节提质“减负”的典型经验.其中,他们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减作业“负”、提教学“质”,积极变革教与学模式以及“翻转课堂”的经验尤其值得关注.

事实上,由于形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责任,又有家长和社会的因素.在寻求解决之道时,既要对症下药,厘清源头,又需要组合出拳,形成合力.为此,我们邀请亲子教育专家鲁稚和浙江名师吴建锋撰文,倡导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说到底,“减负”是一个关于价值观的命题.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校长、局长,都要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只有如此,学生的“重负”才能真正减下来.也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牟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