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学生教育方法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734 浏览:56658

【摘 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五年制教育也越来越占据了重要地位.初中后进入高职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习惯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为在校顺利完成学业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根据五年制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探索独特的学生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五年制;现状;教育培养

据资料显示,我国早在1903年就推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但真正使五年制高职得到主要发展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和教育部高教司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

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形式包括“5学年一贯制”和“2+3”学年制、“3+2”学年制三种形式.“5学年一贯制”由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举办.“2+3”学年制、“3+2”学年制由高职与中职学校联合培养、分段实施.根据自治区教育厅要求,五年制生源必须是应届初中后毕业学生,年龄不超过17岁,并且要求毕业时不得年龄超过22岁.五年制高职涵盖了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学习阶段,在五年时间内既保证了高中文化基础和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为三年以上的要求.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五年制教育也越来越占据了重要位置.初中后进入高职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习惯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为在校顺利完成学业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根据五年制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探索独特的学生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五年制学生存在的问题

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五年制学生,一般都是没有能够考上高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他们与高中后的高职生相比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文明礼貌、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往往不能够按时上课、做作业、遵守校纪校规、不热爱劳动等等.

1.家庭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教育的缺失

五年制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有条件优越,家庭对孩子也比较溺爱,从小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集体.还有许多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缺失父爱或母爱.表现出不自信、自卑、散漫、懒惰、自律性不强、冷漠、自负等性格,对前途的迷惘、因惑,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2.不良的学习习惯与薄弱的文化基础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五年制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没能够掌握所学的基础课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旷课、不带书,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说话,不完成作业、不做笔记、考试不复习等等行为.

3.不良习惯与不良嗜好

由于进校前,大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家长监管不到位、老师对他们边缘化,学生处于自由成长阶段,长时间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主要表在:不良的作息习惯,晚上不睡觉,玩手机、打游戏,早上不起床;不良的饮食习惯,吃饭挑三拣四,偏食,饥饱不均,不吃早饭等;不良的劳动习惯,不参加劳动、不叠被子、对待劳动逃避、不认真、敷衍了事;不良的运动习惯,意志薄弱、怕苦怕累怕锻炼;不良的卫生习惯,不爱洗澡、自己的衣物从来不自己洗、宿舍卫生差、吃过的碗筷不清洗等.不良的嗜好表现在:吸烟、酗酒、玩游戏、甚至.

4.不良的情绪与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发展,学生内在需要的结构不断改组、重建,必然导致内心体验的振荡变化.这种变化暴露出学生许多弱点.五年制学生长期因为毛病多、成绩差收到的“挫折”教育太多,这些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有自卑感,对他人和集体比较冷漠,脾气大,不会与人交往,存在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等等.

二、五年制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了解沟通,事实上五年制的学生也渴望被了解、关爱、认可与帮助.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也很多,我们要认真分析主要原因,从而为教好这些学生打好基础.

1.家庭的影响

家庭在整个社会的机体中属于基础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环境不好、父母教育不当或自身举止不端往往是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以至失足犯罪的原因. 在一些双职工家庭,父母多忙于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无暇顾及孩子,认为教育子女有学校就行了.还有的说什么“树大自然直”,对孩子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些单亲家庭,因为害怕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就会迁就孩子,造成孩子成长的不健康.

2.学校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党的教育方针并非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所理解、贯彻、落实,突出表现为“重智轻德”,有些地方对学生只看其成绩,对“后进生”视为包袱,对他们缺少关爱,有的竟令其退学或开除,将其推向社会.

3.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五年制学生学业路上的拦路虎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原因,也有客观方面原因.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均在生长发育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能力不强,易受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污染,产生不良行为.在道德情感方面,表现为中情感、讲义气,谈薄法纪,追求低级趣味,在道德行为上,表现为贪小便宜、偷窃、打架好斗甚至称王称霸、无心上学、扰乱社会等.

4.心理因素的影响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受社会的影响风气以及一些影视书籍的影响,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

(2)某些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惟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导致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3)消极的情绪体验.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放纵,犯了错误,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部分学生爱憎颠倒、喜结伙、重”义气”,被集体所冷落、自尊心受到损伤,这些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品德不良行为.

(4)人际关系的不正常.有的孩子家庭缺损,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有的学生在外另找”伙伴”,加入”团伙”等.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三、五年制学生教育方法的探索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对五年制学生的谈论,往往都会说五年制学生是如何如何的难教、难管,是如何如何的不行.很多学校、老师也在努力的想办法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待学生,我们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五年制学生来到学校接受教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好他们,使他们能够成为伟大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多年的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也在探索好的教育方法,在这里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以爱为先,做学生的知心人

对学生来说爱是阳光,给好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可以促使其上进.其实,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五年制学生在他们的成长中,往往是被边缘化的一类,受到的批评和白眼相对比较多,学生的内心是比较自卑,缺乏自信,但同时又存在着叛逆的心理.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身体力行,做学生生活中的示范者

五年制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的过分宽容,他(她)们离开家庭来到学校独立生活,许多孩子不会叠被子、不会收拾房子、不会理财、甚至有的还不会扫地.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手把手的教会他们,早上不能按时起床,班主任就要早一点到宿舍去叫他们,让他们通过每天的早起训练养成良好习惯;不会劳动,就给他们做示范,教会叠被子、收拾宿舍、扫地;不会理财,就利用班会给学生举例,教会他们如何花钱、如何记账.

3.赏识教育,给学生一片希望的田野

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五年制的孩子需要赏识,需要鼓励,虽然有些时候只是一点点进步.要让学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


四、立足学生自身特点,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

著名台湾课程专家黄政在他的《课程改革》一书中写道:“课程改革(cutriculum reform)在学校教育领域而言,是指针对学校课程加以改变,减除其缺点,扩充其优点,藉以促成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实现.我们也常说因材施教.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我们的培养方向.我们是要为企业提供能够胜任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所以,从教育的评价方式看,应试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分数在这里不具有至上性,充其量只是量化考核的方式之一,教育更关心学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能做成什么.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了教改,主要表现在:一是将专业教学课程进行调整,使基础课程服从、适应并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转变了过去的基础类课程单列且各自为战、与专业课程互不沟通的局面.二是通过转变专业教学的理念,改变了教室与实习场所分张、各把持一个教学过程的局面.“教室即是实训间,实训室就是教室”三是通过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上进行调整,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会用.删减抽象的不具有实用价值的枯燥理论,加大实践操作知识内容的容量,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转移了教师的教学精力,避免了教学资源在空洞没用的抽象理论上的大量耗费.

“润物细无声,教育即生活”,教师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