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红土地上的教育梦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08 浏览:143165

安源区位于江西省的最西部,毗邻湖南,历来为萍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198.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其中农村人口10万.该区管辖4镇6街1管委会,是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区、江西省十强县区.它既是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也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中国革命的摇篮,在中国工运史、党建史、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在这片红色而英雄的土地上,安源区秉承革命传统,彰显红色教育特色,在红土地上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实现梦想.

近年来,该区把“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明确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竞争力,就是抓未来”的思想,坚持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育工作,用创新的举措推动教育工作,各类教育呈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红土地上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2013年暑检测,烈日炎炎,酷暑难耐.记者一行来到安源区旭日小学采访,这是安源区于2011年9月新建的一所村小.记者在学校看到,三幢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整齐划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显眼.校长姚培敏一边走一边介绍说,原先城郊有井冲、略下、里善三所小学,学校规模小,教学资源匮乏.为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改善原有状况,安源区城郊党委、政府筹资近1800万元,整合并新建成如今的旭日小学.学校现设有一至六年级9个教学班,有小学生335人,平均班额38.5人.校舍建筑总面积5781平方米,生均14.2平方米,绿化面积7120平方米,校园内卫生洗漱设施均达到农村小学建校标准,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配备超过三类标准.学校还设有一个占地面积近4200平方米的体育运动场地,宽敞的师生食堂可容纳400名师生同时用餐.

“学校合并时我们遇到了一些阻力,刚开始如有些村民并不愿意,合并后条件改善了好多,大家都愿意到旭日来上学.”姚校长继续说为适应教学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这在城里的学校都是不多见的.“我们这里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并建了校园局域网和学校网站.我们这里的条件可不比城里差.”姚校长向记者说道.据了解,在区乡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投入近300多万元,用于置办学校办公设备、教学仪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等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在学校的微机室记者看到,45台液晶电脑整齐摆放.“学校现配有电子图书10万册,电子期刊1000余种,我们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现代化和超前性的.”姚校长颇为自豪地说.

旭日小学背靠大山,记者看到有一条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大山深处.“那是后来修的路,学校合并之前,孩子们要绕很多路才能到学校.为了方便他们上学,我们修了一条1000米的路,原来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现在十多分钟就到了.”负责城郊中心校的张清明向记者说道.另据了解,学校计划在学校运动场后山开辟6亩地,筹建城郊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把它打造成旭日小学后花园、少年儿童的开心农庄.

为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随班就读问题,城郊管委会主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安排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到暂时租住地的所属学校就读.近几年来,各校在管委会的支持下全面改善校园校舍面貌.“学校现有3000多名学生,其中进城务工子女就占了三分之一.为了化解大班额,管委会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校新建教学大楼.”安源区城郊中心校校长张清明说道.同时,记者在北桥小学看到,新建综合大楼已经动工,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总投资约700万元.改造后,学校面貌将焕然一新.

2013年安源区第二学校的中考成绩再创新高.“今年我校普通高中上线率达到了70%,重点中学上线率为20%.”安源区第二学校校长钟圣萍谈起学校今年的中考情况透露出一丝欣慰.这所前身由刘少奇、李立三创办的安源路矿平民学校,现占地面积46.8亩,学生1600多人.2008年,安源区政府为整合教育资源,实行网点调整,将安源镇中学与安源区第二学校合并,先后投入约350万元进行校舍维修,添置教学与生活设备,使这所百年老校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丰园村,记者见到了在萍乡市家喻户晓的赖开洪.他的出名不是因为他是省人大代表,也不是因为他办企业是个有钱人,而是因为他的捐资助学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曾经的丰园村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地方,全村18个村民小组,3000多人,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赖开洪当年正是因为贫穷,所以很早便辍学肄业外出打工.然而,仅仅是贫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由于整体教育水平低下,因而产生了一大批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边缘青年,有些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正是看到这一点,让因贫辍学的赖开洪感同身受,并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2005年,白手起家而创业成功的赖开洪投资1.3亿元创办了丰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安排了1000多名村民进厂上班,真正实现了村里50岁以下的村民全部就业.但是赖开洪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丰园村面貌,提高下一代整体教育水平才是长远之计.而当时的丰园小学(原名焕溪小学)条件简陋,校园面积狭小,学生没有活动场所,学校除教室外没有任何功能室.为彻底改变这所村小的面貌,让村里的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赖开洪斥巨资为村里的孩子打造出了一个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丰园小学.2011年5月,新校破土动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2012年9月1日建成并交付使用.新建的学校主楼通体白色,共三层,每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都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不仅如此,考虑到有的学生来自较远的邻村,赖开洪还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早餐和午餐.学校的所有设施,大到电脑、多媒体等硬件,小到食堂的一碗一筷,都是由他出资购置.学校建成后,经市房屋安全鉴定中心鉴定,学校校舍已达8级抗震标准.截至目前,丰园小学已有教师17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学校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1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学校各种硬软件设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干净优美,可以称得上是安源区乃至萍乡市一流的农村完全小学. 在赖开洪的带动下,丰园村上下形成一股尊师重教之风.有的学生家长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拿出1万多元为学校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也有村民每逢六一儿童节便带着礼物前来慰问学校的孩子等

“在教育建设的经费投入上,我们这里以乡镇街道投入为主体,区财政是奖补,村一级投入是鼓励.对个人采取动员、鼓励等措施,形成了一个“四方”投入机制.乡镇要求一年改造一两个学校,三年之内到位,同时我们要求村里也要有一定的投入.现在安源区50多个村基本上达到了一村一校,城里学校做得到的农村学校也做得到.”安源区教育局局长颜绍明说道.多头、多层、多方的灵活多变的投入机制为安源区教育建设资金的完善提供了保障.尊师重教已成为安源区上下的共识,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捐资助学的热潮.按区统一部署、区直各单位挂点帮扶学校的行动日益深入.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2年安源区收到社会各界捐资近400万元.

为了实现对办学条件薄弱学校的有效改造,安源区相继撤并了学校规模小、管理水平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中小学校7所.对于不能撤并的,则坚持雪中送炭,把有限的财力和师资向这些学校倾斜,着力改善了如青山镇温盘村、光辉村教学点以及高坑镇楠木小学等学校的办学条件.

在安源区,不仅城区的教师待遇有保障,村小和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待遇也同样受到重视.为了让地处偏远的旭日小学的教师能够安心从教,安源区管委会为该校的所有教职工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的交通补助费,逢年过节还为辖区内的每位教师发放节日补助金.“我们还积极推选优秀教师当选区党代表、人大代表等,为教师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安源区城郊中心校校长张清明说.

同样事例还有很多,作为偏远村小的丰园小学,那里教师的待遇也同样让很多城里的教师羡慕不已.在丰园小学,不仅每一间教师办公室都配有宽敞的休息室,而且学校还为每位教师量身了制服.在今年暑检测学校还拿出十万元的活动经费组织所有教师去外地参观学习,增长见识.

记者从安源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全区的教师工资多年来一直由区财政统一发放,直接划拨到教师个人账户上,而且保证优先发放.从2009年开始,不仅发放了教师绩效工资,教师的“三保一金”也纳入了区财政预算并单列,做到了与公务员一视同仁,并优先安排.此外,教师的医疗保险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执行和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规定执行.

有了政府重视和待遇保障,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拿安源区的五陂学校来说,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花园式农村中学.但就是在这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却有着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38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的师资力量.“学校离市区远,有的老师来上课并不方便.有两名教师来自湘东区,到这里光在路上就要花两个多小时,转几次车,可他们每天七点多钟就到了学校,非常敬业.”五陂学校校长易建红对记者谈道,“老师们愿意在这里教学,路途远点也不觉得辛苦.”


安源区除了通过保障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福利来均衡、稳定教师队伍,还在保障农村教师资源充足上下了功夫,建立了教师补充与培养的长效机制.在这套机制中,首先是通过采用定向培养,直接签约应届本科毕业生,从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生中择优招考、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等方式来加大教师的补充力度.同时,为解决教师结构性矛盾,从今年起按照新补充教师不少于自然减员数的要求,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50~60名教师,从而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其次是公推公选发现人才.采取公推公选、公开竞聘的办法,变“伯乐相马”为“公开”,不拘一格选人才,千方百计用人才.另外还通过加强考核来激活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执教水平.几年来,安源区坚持校级班子考核和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制.每年对校级班子和全体教师进行考核,并应用好考核结果,对考核优秀的校级干部、教师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时予以倾斜,对考核不合格的按规定及时淘汰.

此外,安源区还通过开展“青蓝工程”来培养学校的年轻教师.2013年3月27日,安源学校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的“青蓝工程”正式拉开序幕.“青蓝工程”是安源学校为培养、促进年轻教师成长的有效做法.而结对子的办法并不是让年轻教师邯郸学步,旨在培养这些年轻教师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走自己的路.在启动仪式上,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教学的工作思路对“青蓝工程”的发展目标作了规划.年轻老师易菲娜表示:“‘拜师学艺’让年轻教师有了‘取得真经’的机会,跟着‘师傅’学习,自己的思路会更广阔,课堂掌控能力也会更强.”

每次一到下课时间,安源区五陂镇的少年宫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这里有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手工制作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多功能室及微机室、经典诵读室等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家长们终于可以不用担心孩子们放学后泡在网吧里了!”易建红对此感慨万千.

据了解,五陂镇少年宫成立于2009年2月,设在五陂学校校内,是一所具有乡村特色的少年宫.“少年宫下设行政部、活动部、德育部、后勤部、保卫部,各部门分工明确,而且聘请了28名专业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活动时间为每天的15时35分至16时40分,并由保卫部成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各种活动小组的正常运行.平时还经常开展武术、书画、美术、音乐比赛活动.”易建红介绍说.

少年宫成立以来,也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人才.这里的学生曾多次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如钟航荣获全国“星光杯”书法比赛金奖,邱文珠等8名同学在教育部组织的书法绘画比赛中获优秀奖,等等.

矿车、车轮、脚印等在安源学校教室的走廊上精心设计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解说片段”让人不禁驻足观看.依托安源历史,追求内涵式发展,安源学校的走廊文化搞得有声有色.“通过红色长廊文化,从了解历史到热爱家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安源学校校长易淑清介绍道.

在安源区,各中小学都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来实施“一校一品”工程,不断丰富了学校办学内涵,而且逐步形成了各自特色.在安源中学,学校实施分层异步教学,因材施教、因学定教,同时以体艺教育为特色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在城区小学、城北小学等学校则以科技、艺术教育为特色,建科技馆、办科技艺术节,将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而安源学校、安源一中等学校就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联星学校、高坑镇小学等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开辟校内实践基地,成功经验先后被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报道;后埠小学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北桥小学的阳光体育活动、通济小学的经典诵读等在安源区的各所学校里,各种特色教育可谓是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安源区的均衡教育发展不仅注重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十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安源区,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心理宣泄室、心理咨询室.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教会他们自信、自立.随着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回归的学生越来越多.这里的条件不比城里差,有莲心小学的学生升学后考入北京大学,也有好多家长打来说要到旭日小学就读.农村的孩子学得更加自信,也更加快乐了.”颜绍明对此感到一丝欣慰.

均衡教育发展,实现公平教育是实现教育梦的关键途径.只有公平教育才能造就具有自信、身心健康的一代人,进而才能铸就公平和谐的社会.我们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改造和管理,加快缩小城乡及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并不断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以及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等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只有这样去发展教育才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然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只是华山一条路,也没有终南捷径.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安源区的管理者们怀揣梦想,昂然前行!

□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jxjyzwp@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