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与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00 浏览:21845

摘 要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不容忽视.本文试图通过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相关比较并对形成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来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 键 词 :家庭教育;比较;差异;启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之中,因此,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自然就存在着许多差异.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取长补短,建构适合自己文化的教育理念则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看过《刮痧》这部影片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场景:一位中国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丹尼斯与他外国老板的儿子打架时,让丹尼斯向老板的儿子道歉,在遭到拒绝后,给了自己儿子一记耳光.在中国,这种现象很普遍,但我们在影片中却看到了外国老板惊讶的表情,它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父亲要通过打自己儿子来表示对别人的歉意?这个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明显差异.

1.教育目的的比较

家庭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把子女(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它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向和整体效果.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望子成人”,就是把子女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由于此目的的期望值不高,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得让子女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我决定意识和自信心.这种教育目的经常会产生“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此目的期望值较高,而且功利性很强,实现起来困难较大.出于这样的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成绩,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获得高文凭,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教育目的忽视了孩子个性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因而产生了“有心栽花花不成”的现象.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而扼杀了“天才”,正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2.教育内容的比较

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上,中美两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然而两国的素质教育在具体的内容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家庭教育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几乎全部是建立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以鼓励为主要教育手段,如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学习;带孩子到森林公园旅游,海浪中游泳,到山上攀岩等;鼓励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增长他们的知识.中国的家庭教育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等几方面,但是当孩子进入学龄期以后,智育就被放在了最为突出的地位.中国父母并没有考虑孩子是否有这种或那种天赋或兴趣,盲目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艺术才能.当孩子整个下午爬在窗口看蝴蝶或者在院子里和泥巴堆城堡的时候,美国父母对孩子是一种“纵容”,他们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的“发现”;在孩子不理解时,他们鼓励孩子去查资料或问老师,这样,孩子的知识在不断积累,兴趣也得到了培养.与美国家长的做法相反,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这些做法是“训斥”,他们会告诫孩子:你整个下午爬在窗口看蝴蝶是没用的,但是你用这些时间练钢琴是有用的;你整个下午在院子里玩泥巴堆房子是不对的,你去学跳舞是对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无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反而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逆反心理.

中国教育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说教式的自上而下的管束教育.美国教育主张开放式的实际锻炼,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美国家庭强调“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美国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是“try”(试试),而且“stand behind, don’t push”(站在后边,不去推).而中国家长则完全是一种命令式的,他们说得最多的是“must”(必须).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吗?”“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而美国父母则更多地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今天的课有意思吗?”这就充分地反映出中美两国在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3.教育方式的比较

中国家庭教育可以用压制、保守来形容,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是“不许”、“不行”,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服从集体的需要和要求,所以,在中国,孩子为了集体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合理的要求则被视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而受到表扬是经常出现的.美国家长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说得最多的是“try”、“go”,从小鼓励孩子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放手让他们独立作自己能做的事情,注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因此,中国的儿童一般保守、内向、依赖性强;美国儿童多进取、外向、自主性强.

评价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父母喜欢对孩子作横向比较,拿自己的孩子跟他人比,比聪明、比成绩等,比出高低上下,从中获得某种满足,“母以子荣”.中国父母常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以其他孩子作为榜样.在一般情况下,批评多于奖励,中国人习惯用他人来定义自己,中国家长常用横向比较的方式不断引导孩子用外在的标准衡量自己,从而了解和调整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结果所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千人一面,同多异少.

而美国父母则重视孩子自身的纵向发展,很少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的鼓励奖赏多于处罚,“你真棒”是美国家长常用来鼓励孩子的一句话,因此美国儿童比中国儿童有更强的自信心.美国的家庭教育强调个性差异,认为个人是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崇尚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二、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

1. 历史背景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大约有5000万人移民这里,在这个“大熔炉”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人们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形成独特的美国文化.而中国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受传统习惯的限制,特别是封建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因此,保守就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和主流.

2. 经济体制的差异

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再加上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所以美国人的择业观比较开放.美国父母认为,合法的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孩子能生存,能在社会上立足就行,经济体制造就了美国的“能力社会”.相比而言,中国则更像是一个“学历社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而经济相对落后,生存压力比较大,再加上用人机制的不健全,择业面窄,所以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读好大学,获高学历的“才”.

3. 社会条件的差异

美国社会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因此美国父母不认为养儿是为了防老,自己老了可以去养老院,并无后顾之忧,因而他们把孩子养到成人并使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就算尽到了义务,至于孩子将来的路如何去走,全靠孩子自己努力,至于将来能否光宗耀祖乃至升官发财,父母考虑并不多.而在中国,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一些旧有的观念问题,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从个人养老或个人面子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教育孩子知恩图报.

4、 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美国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性,、自由的人本主义思潮渗透于美国的各个角落,依靠个人力量创造幸福,个人高于集体,集体应满足个人,尊重个人合理的要求.因此美国家长注重孩子个人的自由发展,对孩子要求宽松,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谋求“天人合一”,“天德合一”,既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整体人格,强调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自我控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乎情止乎理”,反对独立意识和锐意进取.个人不能脱离集体,否则很难适应社会.“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强调从儿童开始,用诱导和压制的手法迫使儿童循规蹈矩,顺从听话.至今,中国人在评价孩子时,听话、稳重仍是一大优点.

5. 思维方式的差异

美国人是理性主义,美国的家庭教育推崇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处理家庭事务.美国父母多是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样看待,这是从超越个人立场,而不是完全从家庭本身或父母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待家庭教育,既然他们认为抚养子女是义务,也就不图养儿防老,不图回报,那么自己老了进养老院是一个人应有的归宿.中国人是情意至上,中国的家庭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来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在中国,父母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的角度考虑子女教育,在无微不至的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中隐含着较为深厚的“投桃报李”的私情.由此说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远胜于美国.

三、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以上只是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一般性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这两种家庭教育方式各有千秋,我们要提高中国在未来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努力做好以下三个转变,第一:在教育目的方面,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第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变“片面”教育为“全面”教育.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变“管束”教育为“宽松”教育,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不断丰富家庭教育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非凡的下一代.

综上所述,中国的家庭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理念,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平等和,在教育内容上,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学会独立,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